知乎全站热榜 02月20日
「80 后死亡率已超过 70 后」、「每 20 个 80 后就有 1 人去世」,这些谣言是怎么传播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网络上关于“80后死亡率”的耸人听闻数据引发关注,后被辟谣。专家指出,这一误导性消息可能源于AI对话,因AI在学术语料获取方面存在缺陷,大量学术资源闭源导致其难以获取准确信息。此外,人口研究相对冷门,相关术语在日常语料中出现频率不高,易造成概念混淆。专家建议,应重视AI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并警惕其可能产生的误导。

📚AI数据偏差:网络上流传的“80后死亡率”误导性数据,最初来源很可能与AI的对话有关,引发公众关注和担忧。

🔒学术资源闭源:AI在学术应用中,因大量学术资源闭源难以获取,导致其对学术语料的获取存在缺陷,容易“编”出不存在的文献,产生误导。

📊术语概念混淆:与“死亡率”相关的人口研究相对冷门,相关术语在日常语料中出现频率不高,易造成死亡率、死亡概率等概念混淆,导致数据误读。

「80后死亡率突破5.2%」、「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近期,网络上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数字引发关注,80后们更是提心吊胆。但随后相关消息被辟谣。 这一误导人的数据是如何算出来的?AI是否可能出现偏差?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李婷在自己撰写的文章中也曾分析,这次这条流传颇广的误导性消息最初来源很可能是和AI的对话所得。 那么为何AI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呢? “我个人推测,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术期刊是闭源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这方面的语料不足。”李婷给出了个人看法。 她分析称,目前AI依赖于语料的训练,但是在实际的学术应用中,它对学术语料的获取有一定的缺陷,这个缺陷可能很大程度在于大量的学术资源是闭源的,很难获取到。现阶段,如果想让AI提供一个较专业的学术文献,经常发现它会“编”出一些不存在的文献,这样也就容易产生误导。 “另外,本身与‘死亡率’相关的人口研究,相对是比较冷门的,不在日常语料中高频出现,即便出现,在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的认知里,也分不清死亡率、死亡概率(死亡比例)这些词之间的差异,所以有可能造成网上有些资料将术语进行混用,出现概念混淆。”李婷说。 “80后死亡率”为何出现误导数据?专家解读来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偏差 死亡率 数据辟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