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2月19日
德国,困在330万难民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德国面临着严峻的难民问题,目前有330万寻求避难者,其中乌克兰难民占相当比例。德国难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让“必须离境的人”离开德国,二是如何阻止难民进入德国。遣返工作面临诸多阻碍,包括缺乏证件、身份确认困难以及与难民来源国缺少合作。尽管德国宪法保障庇护权,但完全拒绝接收难民几乎不可行。边境管控成本高昂且难以全面实施。降低难民待遇或可在短期内降低吸引力,但可能需要对整个难民政策进行根本性转变。德国政坛正迫切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

🛂 **遣返困境:** 德国遣返“必须离境的人”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护照或旅行证件、身份难以确认,以及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重要难民来源国缺乏合作,导致遣返工作困难重重。

📜 **宪法庇护权与政策困境:** 德国基本法(宪法)第16a条保障庇护权,使得完全拒绝接收难民在法律上几乎不可行。即使避难申请被拒,难民仍可通过上学、职业培训、疾病等理由获得“容忍签证”或“机遇居留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难民。

🚧 **边境管控的挑战:** 德国边境线长达3800公里,全面长期实施边境管控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投入。即使实施短期边境管控,也难以完全阻止难民通过乡村小路等其他路径进入德国,且成本高昂。

💰 **难民待遇与政策转向:** 降低对“必须离境的人”的待遇,只提供基本生存必需品,可能降低德国对难民的吸引力。然而,这需要对整个难民政策进行根本性转变,从鼓励融入转向强调“你在丹麦没有未来”的严酷信号。

在德国,生活着330万寻求避难的人,其中包括110万乌克兰难民,160万已拿到庇护身份的人以及60万以各种名义留下来的人。

“外国人、融入、难民”问题是德国人当下最关注的话题。在今年一月底的民调中,有41%的人选了这个话题,比排在第二位的“经济形势”高出9个百分点。

▲来源:statista,每人可选两个话题

既然这么重要,今天就来说说德国的难民困境。

德国的难民问题,大概可以总结为两点:

1. 怎么让“必须离境的人”离开德国;

2. 怎么阻止难民进入德国。

先看第一点。每一个进入德国寻求庇护的人,其避难申请按照法律必须被单独审核、批示。

如果避难申请被拒绝,就成为“必须离境的人”,要在30天或一周内离开德国。对于不愿意自愿离开的人,就要采取所谓的遣返措施。

遣返的目的地一般来说是其母国。然而,其中阻碍重重。最大的阻碍是当事人没有护照或相关旅行证件,第二大障碍是无法确认当事人的身份。

为了确认身份或者补办证件,德国政府要和不同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比如,德国与多个巴尔干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都有相关协议。

但另外一个难民来源大国——阿富汗自塔利班政府掌权后,遣返几乎处于停滞。

而与几个重要难民来源国,比如巴基斯坦、伊朗或者尼日利亚,德国则没有合作。

对于申请流程不对、不应该在德国递交庇护申请的人,按照《都柏林公约III》,遣返的目的地是他们进入欧盟后的第一个国家,并且遣返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

但这时,为了躲过这6个月,难民可以玩消失,而德国难民与移民局又没有充足的人力来进行追踪,最终导致遣返过期。

1月22日,德国阿沙芬堡持刀杀人事件中的阿富汗难民就属于此种情况。

2024年1月到11月,德国共遣返了1万8千多人。但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德国总共有22万多“必须离境”的人。

事实上,一旦进入德国再让人出去,非常难。并且针对“必须离境的人”,德国还有各种“容忍签证”以及“机遇居留权”可以申请。真正必须被遣返的,属于少数。

再看第二点,怎么能阻止难民进入德国?

第一种想法是,干脆拒绝接收难民,可不可以?

答案是,几乎不可以。

庇护权是写在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16a条里的。德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把庇护权写入宪法的国家。

要想修改宪法,需要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2/3的选票。这,特别是在目前的德国政坛,恐怕比登天还难。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不再按照《都柏林公约III》接收从其他欧盟国家进入的难民。

这一点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也许会导致更严重的混乱。因为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其他欧盟国家仍然要接收难民。这样的话,一两个国家退出,影响不大。

也确实有欧盟国家这么做,比如奥地利就宣布不再接收从德国遣返回奥地利的难民。

但是,如果德国这个领头羊退出,大概率会造成其他欧盟国家纷纷效仿。欧盟各国在难民问题上不再合作,各自为政。

对于接收难民人数少的国家,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德国这种本来接收人数就多的国家,难民就更遣返不出去,等于砸在手里了。

第二种想法是,对边境长期施行管控,严禁难民进入。这也是选择党和最近联盟党提出的建议。

这个提议听上去很合理,但仔细琢磨根本不现实。

德国边境线3800公里,要想全面长期施行管控,大概还需要新招8000名联邦警察。更何况,德国边境乡村小路众多,极其容易找到其他路径,躲过检查,进入德国。

另外,从去年9月中到年底,德国已经在实施短期边境管控,三个半月时间内为此投入了2800万欧元。以此推算,那一年投入的费用将达到1亿欧元。

播客Lage der Nation的主理人认为,这1亿欧元还不如用来为有精神疾病的难民提供治疗。

这一提议的背景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两起暴力事件中,两个凶手都患有精神疾病。

第三种想法是降低德国对“必须离境的人”的待遇,只提供水和食品等基本生存必需品,以此降低德国对难民的吸引力。邻国丹麦就是这么做的。

与前面的各种提法相比,这点看上去是最好实现的。其实并不尽然。

如果德国向丹麦学习,那意味着整个难民政策从根本基调上就要转变。

丹麦以严酷的条件来向难民传达一个信号:你在丹麦没有未来。而德国正好相反。

即使是避难申请被拒,人们仍然可以以上学、做培训、疾病等各种理由留下来,拿到“容忍签证”。

上学的上学,做职业培训的做职业培训,工作的工作。更有自食其力者,能拿到“机遇居留权”,长期而稳定地留下来。

这些措施,从长远来看不是坏事,但又确确实实地释放了一个信号:你在德国有未来。

所以,看似是缩减待遇的问题,其实是整个政策的转向。

此次德国大选,注定不会平静。德国政坛,需要迫切找到破局方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德国难民问题 遣返困境 庇护权 边境管控 难民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