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2月19日
越南,会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应许之地”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春节后,跨境电商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变动带来的焦虑。虽然特朗普暂缓对邮政小包裹征税,但纺织服装业已感受到压力。数据显示,对美纺织服装出口额显著下降,加税预期下行业面临生死时速。面对困境,企业尝试多元化市场、技术升级和品牌化,但海外建厂,尤其是迁往越南,成为一种相对优解。然而,越南也存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等问题,且面临美国对越加税的潜在风险。服装供应链转移是全球化成本与政策博弈的结果,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未来,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内需,实现“我自一口真气足”。

📉**关税压力**: 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加征关税,综合关税已攀升至平均25%,部分品类甚至高达42%,导致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额显著下降。2023年出口额相比2020年高峰时期下降了161亿美元,降幅达36%。

🌍**市场困境**: 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产能过剩,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且其他国家也可能跟进征税政策。小额包裹税收豁免政策若取消,服装跨境电商出口将首当其冲。2019—2023年,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从1455亿元增长到4870亿元。

🇻🇳**海外建厂潮**: 面对关税壁垒,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选择外迁,越南因劳动力成本低廉、港口众多、政策支持等优势成为热门目的地。但越南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供应链不完善、法律合规风险等问题,且面临美国对越加税的潜在风险。

🔄**政策博弈**: 服装供应链的转移是全球化成本与政策博弈的结果,包括美国和中国国内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曾推动“腾笼换鸟”,但效果不佳,现在又希望企业放缓外迁。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未来,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

春节长假过后,横空出世的DeepSeek成了中国经济的一剂强心针,不少行业似乎又恢复了生机勃勃。

跨境电商却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焦虑。

过年期间,中国跨境电商连续收到了两大利空: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关税豁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

尽管特朗普几天又决定暂缓对邮政小包裹征税,但业内普遍认为征税只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来,国内舆论场一片悲鸣,似乎跨境电商行将一蹶不振。

这些唱衰声渲染过度,却有意无意地遗忘了真正的重灾区。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美国加税的严酷考验。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中国输美服装综合关税已攀升至平均25%,其中化纤类毛衣税率高达32%。而叠加了10%额外关税后,女装品类的最高税率更是直接攀至42%。

千万别被某些自媒体文章带偏,认为关税对纺织品出口毫无影响。自2018年上一轮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后,2019年出口美国的纺织服装下降了34亿美元,降幅达8%;到2023年,出口额下降至287亿美元,相比2020年的高峰时期下降了161亿美元,降幅达36%,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也降至9.8%。

更棘手的是,10%可能只是餐前小点,在关税持续增加的预期之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对美出口事实上已处于生死时速之中。

那么,有大聪明说了,中国那么大,世界那么大,不就是美国市场么,就算都丢了也没什么。

此话大谬。

这里可以补充四点背景信息。

其一,与很多行业内一样,中国棉纺织行业也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有数据显示,棉纺织行业现有产能1.1亿纱锭,织机90万台,纺纱和织造产能分别占全球50%和45%以上。也就是说,不出口是不行的。

其二,美国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重镇,几乎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16到202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占比最低值为15.59%,出现于2023年;最高值为18.03%,出现于2020年。

其三,在美国之外,不少国家也已经或正在谋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征税。2024年年底,墨西哥对部分中国纺织品征收35%的关税;2025年,欧盟也有可能正式取消150欧元的小额包裹税收豁免。

其四,小额包裹税收豁免政策若取消,纺织服装业将首当其冲。据中国纺联流通分会的数据,2019—2023年,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从1455亿元增长到4870亿元,占比也从2019年的18.23%提高到2023年的26.61%。

还有人说,美国对华纺织品加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将进一步加深美国的通胀压力。

这话说得自然没错,但美国受损,不代表中国纺织服装业得利。这么说吧,即使美国零售商全额承担了加税成本,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因价格上升将减少对中国服装的消费。

更何况,从此前的实践来看,加税成本往往是由中国纺织出口企业与美国零售商共同承担的。有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印染行业出口平均单价创近十年同期新低。

可以这么说,作为国内底蕴最深厚的出口行业,纺织服装业能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比如多元化市场战略,比如技术升级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比如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否则,也不可能经受住自2018年以来的重重考验。

目前看来,没有最优解,但有相对最优解,比如海外建厂。

海外虽大,但适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外迁的地区并不多,最受欢迎的无疑是越南。越南有不少优势,比如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港口众多便于进出口贸易、政策支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事实上,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低调地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了越南。

公允地说,这波越南建厂潮也未必全然是受美国加税推动。一方面,沿海地区推动“腾笼换鸟”政策,优先发展高科技和服务业,倒逼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环保政策趋严,纺织业部分企业的高污染特性使其很难长期立足于此。

但越南也并非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应许之地”。

除了基础设施薄弱、供应链不完善、法律合规风险等越南的“常规”劣势之外,最近一两年,最新的焦虑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迁入越南,绕过美国的关税墙,美国会不会也对越南加税?

以特朗普总统无所顾忌的行事风格来看,这不就是他发一条推特就可以决定的事吗?

于是,很多企业陷入进退两难:你说迁吧,万一美国对越南加税,再回流国内这个成本就大了去了;你说不迁吧,这两年或许还可以在国内苟着,但如果美国再度加税,可能就真的撑不住了。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进退失据已是常态。美国的关税政策多变难测,昨天还言之凿凿要取消小包裹的税收豁免,两三天后又收回了。企业难以真正践行什么“长期主义”也就罢了,连招工这种事都做得胆战心惊,刚招完就加税,怎么办?但真不招了,美国又放松了,怎么办?

服装供应链的转移本质是全球化成本与政策博弈的结果。

这个政策博弈,指的也不仅仅是美国,也包括国内。

前些年,就有一些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意气风发地高呼“腾笼换鸟”,心急火燎地想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置换”出去。但几年过去,笼子倒是腾出来了一部分,他们看中的新鸟却没有飞来。

接连遇挫后,有些地方政府又念及纺织服装企业解决就业与上缴税收的“旧日欢好”,想着让正在外迁的企业走慢点、不要走。

也就是说,前些年是纺织服装企业不想走也得走,现在可能再想走也难走。

前些年,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全面产业升级,逐步放弃掉纺织服装业。

但这几年的现实也说明,无论以中国庞大的就业人口来看,还是以全面产业升级的难度来看,所谓摒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一种妄念。

既然摒弃不了,就只能直面纺织服装业的现实,哪怕这个现实并不可爱。

可以这么说,当下并没有任何一种单一解法可以一揽子解决纺织服装业的对美出口困局,有的只是见招拆招,有的只是组合拳。

外迁越南当然是解法之一,但可能还有一种更加根本性的思路:把更多的服装卖给中国人。

这就又回到了当下一切经济问题的原点:提高居民收入占比,进而提振消费。

最近有一段话很火: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系于“我自一口真气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纺织服装 美国关税 跨境电商 越南 产业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