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9日
[要 闻] “膜”法智造:中国缓控释肥技术铸就绿色标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国自主研发缓控释肥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专利壁垒,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该技术历经自主创新,产品被农民认可,产业实现多方面领先,且相关专利数量多,主导国际标准,技术输出多国。

🎯我国突破国际专利壁垒,肥料利用率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缓控释肥技术从无人区到实现跨越式发展

🌟缓控释肥产业从规模到标准、服务、技术全面领先

🎉研发绿色生物基材料控释肥新技术并获国家奖项

🌍中国缓控释肥技术输出多国,成为全球绿色农业标杆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我国自主研发的包膜控释、纳米增效、生物降解等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专利壁垒,肥料利用率达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年产能超700万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2月18日,在缓控释技术助力世界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上,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表示,中国缓控释肥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20年前,中国缓控释肥技术领域还是一片“无人区”。面对国外技术垄断、农业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启了自主创新的“长征路”。

    “包膜控释肥最早由国外研发,主要应用在花卉、草坪上,关键核心技术都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2006年,金正大集团最早投产的缓控释肥达到产业化规模后,打破了国外垄断,我国才真正有了商品化、产业化的缓控释肥。”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民介绍,“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缓控释肥产品从不被农民认知、逐步接受到现在成为了大多数农民优先选择的肥料品种。随着缓控释肥示范推广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也实现了从规模领先到标准领先、服务领先和技术领先。”

    传统包膜控释肥膜材主要来自石化产品,资源不可再生、降解难度大,为此,科研人员紧盯制约我国绿色缓控释肥料创制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聚焦新型肥料创制与工程化技术研究。“历经10余年攻关,项目团队以发明膜材改性技术、生产工艺等控释技术为突破口,攻克生物基材料成膜难、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发利用绿色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类膜材的控释肥新技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杨越超介绍了最新缓控释肥研发成果,该技术在2024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截至目前,中国缓控释肥相关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主导制定多项缓控释肥的国际标准,技术输出覆盖亚洲、非洲、南美等50余国。中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不仅彰显农业科技的硬实力,更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绿色农业的标杆。

    荷兰EKOMPANY公司是欧洲第二大控释肥企业,于2016年被金正大集团全资收购。“中国在缓控释肥领域发展迅速,有着成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一流完善的服务推广模式和体系。中国模式已完美地嫁接在我们公司,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成本,提高了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该公司总经理马丁·德克尔认为,中国缓控释肥不论是技术还是推广模式都走在了全球行业前列,值得欧洲国家学习。

    (科技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缓控释肥 技术突破 产业领先 绿色农业 中国智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