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叔科技洞察 02月18日
宇树人形机器人京东“闪退”背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试水的双重考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宇树科技的Unitree G1与H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短暂上线后迅速下架,引发热议。此举是人形机器人消费化的一次大胆尝试,但同时也暴露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之间的差距。G1和H1分别定位娱乐陪伴和智能学习,试图通过价格下探抢占市场先机。然而,下架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售罄、策略调整或技术优化。尽管面临供应链、产品定位和功能完善等挑战,宇树的商业化尝试反映了行业对商业变现的迫切需求。产业链竞合加速,宇树正加速布局全产业链能力,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铺路。

💰宇树科技推出Unitree G1与H1两款人形机器人,分别定价9.9万元和65万元,试图通过亲民价格抢占消费级市场,与波士顿动力等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京东客服对下架原因给出两种解释:售罄或商品调整。实际原因可能涉及产品定位、供应链和产能等多重因素,如“饥饿营销”、技术成熟度不足以及产品功能优化等。

🚀宇树科技将产品从B端推向C端,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跨越。通过极客用户和开发者社区积累应用场景数据,反哺技术升级,并逐步构建开放生态,为大规模普及做准备。

🤝产业链层面,国内厂商如帝奥微、北纬科技等已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行业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商业化落地窗口期临近。

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02-14 18:10 广东

对于宇树京东“闪退”事件,既是人形机器人消费化的一次大胆试水,亦暴露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的断层。

2025年2月12日,宇树科技两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与H1在京东平台短暂上线后迅速下架,引发科技圈热议。两款产品以“春晚同款”为标签,凭借9.9万元与65万元的价格梯度,以及45天、60天的交付周期,成为全球首批通过主流电商直面消费者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然而,这场高调亮相仅持续数小时便戛然而止,其背后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复杂博弈。

一、亲民价格背后的技术野心

Unitree G1与H1的差异化定位体现了宇树科技对消费级市场的精准切割。G1主打“娱乐陪伴”场景,身高127厘米,配备23-43个关节电机、3指力控灵巧手及3D激光雷达,续航2-4小时,动态动作能力突出,可完成跳跃、折叠等复杂操作,小跑速度达2米/秒,售价9.9万元

H1则以尖端性能为卖点,身高180厘米,移动速度3.3米/秒(全球最快电驱人形机器人),支持原地空翻,电池容量864瓦时并支持快换,面向“智能学习”场景,售价65万元。

对比波士顿动力Atlas等竞品(售价超百万且未开放个人购买),宇树科技希望通过价格下探与技术参数对标,快速抢占消费级市场先机。

二、下架谜团:售罄、策略调整还是技术优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两款机器人很快便从京东平台下架。对于下架的原因,京东客服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商品已经售罄;二是商品正在进行调整。但在客服回应的背后,涉及到产品定位、供应链以及产能等多种因素的交织。

首先,在供应链与产能方面G1页面曾显示少量现货但迅速告罄,而H1因高价属性短期内难现抢购潮,不排除“饥饿营销”试探市场需求;这也可以推测无论是G1或是H1目前都无法做到规模化的量产,因此只能在市场端随时调整市场策略。

其次,在产品定位上,宇树官方解释称,当前产品更适配“极客型用户”,需二次开发支持机器人大脑、运动控制等深度功能,暗示技术成熟度仍待提升;这意味着产品本身的使用门槛并不具备大规模普及,对普通用户也并不友好。

最后,在产品功能优化上,根据京东客服透露,下架因“标准版功能不足”,需优化后重新上线,侧面反映消费级产品体验尚未完善。

作为人形机器人龙头厂商的宇树科技,虽然在试水商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但实际反的是整个行业对于商业变现的强烈需求。

三、商业化进程加速与产业链竞合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2025年国内外产业端迎来爆发期。DeepSeek等企业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竞品加速迭代,宇树科技需在“技术壁垒”与“成本控制”间平衡

产业链层面,国内厂商如帝奥微(为宇树提供低功耗USB芯片)、北纬科技(参股公司提供5G网联方案)已深度参与,上海证券分析指出行业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商业化落地窗口期临近。

如此次宇树科技将产品从B端推到C端大众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跨越;对于在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的只是在商业落地过程中产品及供应链需要不断优化,并非停止。就如宇树科技官方否认“停止个人销售”,但其销售渠道已转向“联系销售人员”的定向模式,尤其是H1本来就是更侧重企业客户

对于,人形机器人这种高价、高复杂度的产品,使用门槛本来就较高,如不具备相应能力和技术的用户大量购买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售后问题,这也是宇树科技最为担心的。

同时,宇树科技着急将产品推向C端,进行商业落地还有另外一种考虑,那就是希望通过极客用户和开发者社区积累应用场景数据,反哺技术升级,为大规模普及铺路,同时逐步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

因此,对于宇树京东“闪退”事件,既是人形机器人消费化的一次大胆试水,亦暴露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的断层。

随着北京、上海分公司的筹建及新一轮人才招募(据说月薪将达3万-6万元),宇树正加速布局全产业链能力。未来,若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将G1价格压缩至5万元区间,或推出租赁、分期等柔性购买方案,人形机器人或真正迈入“家庭场景”,开启下一个十年的人机共生时代。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勾搭飙叔,请扫码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宇树科技 人形机器人 商业化 消费级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