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大模型 02月18日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疑难病例会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开展国内首次“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会诊。对颅底肿物伴抽动症状患儿进行诊治,AI儿科医生给出与专家组高度吻合建议。该医生整合专家经验和病历数据,能辅助诊断治疗,提升效率。

🎈北京儿童医院开展首次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多位专家参与

🤖AI儿科医生依托大模型和平台研发,整合专家经验和病历数据

💡AI儿科医生通过结构化推理训练,输出诊疗建议,辅助诊断治疗

🌟此会诊是儿童健康大模型研发的重要里程碑,将促进医疗服务普及

百川大模型 2025-02-14 15:36 北京

首个“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

2025年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国内首次“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 

在此次特殊的多学科会诊中,不仅有包括倪鑫院长在内的,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感染内科,免疫科,骨科,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放疗科和口腔科等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

还有一位引人瞩目的特殊专家——由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小儿方健康科技联合研发,以Baichuan M1大模型为底座打造的“AI儿科医生”!

专家们一起对一位颅底肿物伴随抽动症状的患儿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多学科会诊:患儿是一位8岁男孩,出现抽动症状已经持续了三周,并且在两周前发现了颅底肿物,病因复杂,先后就诊于天津、北京的多家医院,收到的诊疗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家长带孩子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希望进一步诊治。

会诊过程中,专家们详细查阅了外院的就诊记录,询问了病史,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患儿的颅底肿物可能为皮样囊肿或肿瘤,需要进一步进行局部磁共振评估,但该肿物本身与抽动症状无直接关联,建议尽快完善增强磁共振检查。

与此同时,AI儿科医生也在紧张地“工作”中,工程师将患者的主诉和病历资料输入模型后,AI儿科医生也给出了与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吻合的建议。

 “AI儿科医生”依托儿童医学大模型与健康医疗创新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儿童创新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平台,由北京儿童医院与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儿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于1月18日上线,在经过北京儿童医院近一个月的内测并得到专家认可后,昨日正式“上岗”。

基于百川智能研发的 Baichuan M1大模型,“AI儿科医生”整合了超过300位北京儿童医院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数十年的专家高质量病历数据,通过结构化临床推理范式训练,构建了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立体化知识体系。

针对临床推理,它首先会基于一诉五史生成诊疗假设,继而通过检验检查数据进行假设证伪与排除,最终经由自反思机制对剩余假设进行概率排序,输出符合临床思维路径的诊疗建议。

在临床场景中“AI儿科医生”不仅能够快速帮助医生获取跨学科、跨病种等复杂临床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或权威指南,还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有效提升临床决策效率。

作为儿童健康大模型研发项目技术合作单位,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表示,AI医疗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AI医生的上岗将会极大地促进优质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普惠。百川智能作为一家专注医疗的通用大模型公司,将造AI医生和促进生命科学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使命。经过近两年研发,突破医学深度思考,于2025年开年发布了Baichuan-M1大模型。基于该模型打造的AI儿科医生此次在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岗,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作为儿童健康大模型研发项目牵头负责人,倪鑫表示,“新时代的儿童健康从大模型开始!”北京儿童医院将持续深化儿童健康大模型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全方位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场景,充分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行业引领作用,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通过技术赋能,让有需要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北京医生”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全国3亿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儿科医生 多学科会诊 儿童健康 医疗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