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2月17日
水的第四形态“塑性冰七”首次被观测到 有助更好理解冰卫星与冰行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际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水的奇异形态——“塑性冰七”。这种奇异形态兼具固态和液态特性,水分子形成刚性立方晶格,同时又表现出液态水内的皮秒旋转运动。该研究借助劳厄-朗之万研究所内的先进中子光谱仪等设施,通过准弹性中子散射(QENS)技术,识别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三种形态:液态水、固态冰和“塑性冰七”。研究“塑性冰七”有助于理解冰卫星和冰行星的内部结构和冰川流动。

🧊“塑性冰七”是一种混合态,兼具固态和液态的特性。水分子形成刚性立方晶格,类似于“冰七”,但同时又表现出液态水内的快速旋转运动。

🌡️“塑性冰七”存在于特定的高温高压环境,即177℃—327℃的高温和0.1GPa—6GPa的压力下。

🔬准弹性中子散射(QENS)技术在此次观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更精准地探测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动力学,从而识别出水的不同形态。

🔄研究表明,“塑性冰七”的分子动力学可能比最初模拟的更复杂,其分子旋转机制不同于此前预测的自由转子行为。水从“冰七”到“塑性冰七”的转变是连续的。

🚀研究水的塑性态和超离子态,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木卫三、木卫四等冰卫星,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冰行星的内部结构和冰川流动。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法国劳厄-朗之万研究所内先进的中子光谱仪等设施,首次观测到水的奇异形态——“塑性冰七”(Plastic ice Ⅶ)。研究水的塑性态和超离子态,能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木卫三、木卫四等冰卫星,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冰行星的内部结构和冰川流动。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一般而言,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3种基本形态。但实际上,水还拥有更多形态,其中一些仅在高温高压下出现,被称为奇异态。15年前,科学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塑性冰七”的存在,而此次研究则首次通过实验观测到了这一形态。

塑性态是一种混合态,兼具固态和液态的特性。在“塑性冰七”内,水分子形成刚性立方晶格——就像在“冰七”(一种立方结晶冰形,降至室温后可在3GPa以上由液态水形成)内一样,但同时又表现出液态水内的皮秒旋转运动。这种奇特形态出现在177℃—327℃高温、0.1GPa—6GPa(1GPa=10亿帕)的压力环境下。

准弹性中子散射(QENS)技术在此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其他光谱技术相比,QENS能更精准地探测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动力学。通过QENS,团队识别出了水在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呈现出的3种不同形态:水分子同时存在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液态水;平移和旋转都被冻结的固态冰;以及位于中间的“塑性冰七”。在“塑性冰七”内,排列成有序晶体结构的水分子失去了自由平移的能力,但保留了旋转能力。

进一步分析表明,“塑性冰七”的分子动力学可能比最初模拟的更复杂,其分子旋转机制不同于此前预测的自由转子行为。而且,水从“冰七”到“塑性冰七”的转变是连续的,这意味着“塑性冰七”可能是另一种在更高温度和压力下存在的超离子态的“前身”。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塑性冰七 水的奇异形态 中子光谱 冰行星 准弹性中子散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