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帖爆了,始料未及,诚惶诚恐
简单再自我介绍一下:40岁jr,21年辞职,在家自己做品牌营销咨询
发的上个帖,本意是给失业焦虑中的兄弟一些鼓励和希望,非炫耀。毕竟自个儿收入虽说比上班好点,但跟街上大神比也差得远。
无心插柳,收获了大家厚爱,私X咨询也跟雨点一样
开始还努力1对1聊着,后面发现咨询量实在太多了,真的聊不过来
感动之余,也在寻思怎么高效率的解答大家的询问,以作答谢
我目前只用两个社交平台,一个DY一个虎扑,前者更多是工作,后者则是个人喜好
记得有位兄弟说过,虎扑这条街,jr是路灯,很黄但很温暖
我虽绵薄之力,但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愿做路灯
想了想,就大家问的最多的工作问题,先开一贴,不然同样的话我得说很多遍。
总结了一下大家问的几类问题(排名按咨询数量分先后)
1、问工作
2、问创业
3、谈合作
4、让我当中介
5、问家事(想不到)
4、问感情(想不到plus)
开始前做个声明:
我在任何场合,从不以老师自居,即便受邀去大学讲课的时候,也跟同学们再三强调,我只是一位“大朋友”,跟大家之间,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纯分享,不说教。在这里也一样,所以有看得上的兄弟叫我一声老哥就好,不需要叫老师
我分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过去十几年,接触各类企业、项目、团队的真实感悟,我从不吹它是真理道理,所以它对大家来说有没有营养,见仁见智,各自思量,不需要跟我杠。
上个帖有一位朋友说我是骗子SZ盘,所以上张去大学客座讲课照片,以及客户对我廉洁协议的反馈。你要能再说我是歪门邪道,我也就解释这一次
互相尊重,理解万岁。
OK,唠叨了这么多,接下来列位容我卖弄卖弄
我把工作生涯按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
1、前瞻
2、筑基
3、求职
4、适应
5、发展
6、抗风险
=========================
第一阶段:前瞻
在求职之前,咱们得先前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有朋友说自己适合的工作,也得它要你啊,别着急,我后面会教大家怎么找工作
我个人觉得,职业生涯的初期,咱们首要的是“走对路”,而不是马上长本事赚大钱
为什么?因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置条件。
如果要颠覆这个公式,除非你是万里无一的天赋者、运气者。否则只能是韭菜或者缝纫机能手
所以,什么是走对路?每个人基因不同,走的路也必定不同,人声鼎沸那条未必适合你,人烟稀少那条未必不适合你
所谓的走对路,是以自己的兴趣、性格、优缺点及其他条件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职业为先)。而不是见异思迁,频繁变动,这山看着那山高
橘生淮北则为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祖宗千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例如:天生社恐的人,不管别人说的再好,别逼着自己去做销售。大概率钱没赚着,人还抑郁了。
真要照着一个方向找,我建议就是兴趣。只有兴趣,才能让你扛住前期充满荆棘的发育期。
你是社牛,爱跟人聊天,就去干销售,是社恐,爱闭门钻研,就去搞技术。不要逆水行舟,不要相信勤能补拙,你不爱的东西你只能伪勤奋。
因为未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将更加的苛刻,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试问伪勤奋能让你抵御什么级别的竞争?
我接触过大大小小的打工精英,无一不是热爱自己工作,并懂得趋利避害的,你会看到一个人在工作时充满激情,魅力四射,就是因为那个工作适合他
所以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星辰大海谁都想去,但先保障你脚下的路不是通往悬崖的那一条。
第二阶段:筑基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大学生分享,但凡你对自己的学历没底气,那在校期间一定要给自己加砝码。
这个砝码,就是在校期间尽可能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
简单点讲,就是你要去尽可能的参与离钱近的事,越近越好,例如非技术专业你就去干销售。技术专业多去猪八戒之类网站找外包做
总之就是多参与赚钱的实战,这个砝码,在求职时能帮你节省非常大的沟通成本,让招聘单位快速识别你、认可你,拉升求职成功率。
我后来自己实践过这个理念,公益辅导几个大学生摆地摊,让他们参与到供应链、定价讨论、渠道分析、广告制作等商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几个月时间他们个人能力全方位明显提升,用同学的话讲像变了个人。到了求职时候,用人单位明显对他们更有兴趣
我不是说要让大家去摆地摊,是说要尽可能要参与最多的商业环节。
所以,在校期间少一点吃喝玩乐,多一点社会实践,你未来会感谢自己。
第三阶段:求职
这步非常非常重要,我会讲细一点,适用于各年龄段求职,不局限学生。
其中有部分内容,是一位大牛HR朋友跟我聊过的,让周边人亲测后有用
以找销售工作为例,咱们这么操作:
1、打开各种招聘平台。在职位搜索输入:销售
2、软件弹出的各种招聘信息,先不要看薪资待遇,先了解公司含金量,这是关键
3、怎么了解?招聘软件上一般都会有公司基本信息,但你记住公司名就可以了,其他不看。转头去猫家买个查企业软件的公用账号(几块钱)
4、用账号查阅这个公司的企业信息,看这几个信息:
·经营范围(这才是真实的,招聘软件上可能有假)
·注册资金(以前都是虚缴,现在实缴了有参考意义)
·成立年限(年份久公司相对完善)
·法人资质(法人有没有多家公司)
·股东资质(股东有没有多家公司)
·风险信息(有没有风险问题),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看它的参保人数,这是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比如我的公司,参保人数只有1人就是我,所以看得出我公司没啥实力你不要来)。
然后再用某度搜索这个公司名称,看有什么正负面报道。总之360°收集信息来支撑你对这个公司的判断,一般来说上面这些基本够了。
这里要注意,尽量不去创业公司,因为它的商业模型还不完善,你过去相当于质量一般的种子根植到质量一般的土壤,长出好瓜好枣的几率不是说没有,但比较低。
5、多找几家你觉得有有含金量的公司,接下来开始准备简历了。这里建议大家,帖子可以自己乱发,简历不要自己捣鼓,往小了说这是你能不能应聘成功的敲门砖,往大了说是蝴蝶效应,关系到你一辈子的成就。所以花个几十块钱,找招聘软件上的写简历服务商,给你好好张罗张罗。
到这步,我上面说的在校砝码就派上用场了,简历服务商大都是专业hr坐镇,很懂公司招聘心理,会把你的简历包装的很漂亮。其他不说,能让你大幅度拉升面试的几率,只要能面试,就有成功的机会。
6、线上投完简历,一定要私聊对方HR,友好表达对公司的认同,和想要加入的意愿,同时快速把自己的特点价值概述一下,注意不要太多话,主打节省对方沟通成本。因为HR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简历,你多做这一步,就能多一步推送动作,让HR额外注意到你。
7、关键一步又来了,简历石沉大海怎么办?骚操作又来了,这就是hr朋友告诉我的:按照企业查询软件上的公司地址,直接登门拜访,诚恳表达来意,以及想要加入公司的意愿。这个动作会让你的应聘成功几率大幅度攀升,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可能大家会认为,企业招人首选是要招到合适的人啊!对,企业也这么想。但事实上这种完美招聘可遇不可求,几率很低,所以企业用人,尤其是对年轻员工,其实首选是(注意以下划重点)你认同企业+你执行力强+你态度很好。而相比于其他线上投简历的竞争者,你直接到公司拜访这个动作,把企业首选的这三点都拉满了。
小贴士:面试前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资料,这样在面试时候不经意间说出单位的一些正面信息,好感是加分的。如果是用人部门面试你,可以类似这么说:我来之前做了些功课,了解到贵公司经营的很好,今天跟您请教后,觉得真是山高人为峰。大环境这么差的情况下,公司还能经营良好,跟您这样的精英坐镇是分不开的。很希望能有机会在您的手下工作。
自信、真诚、不卑不亢就是你最好的面试帮手
另外一定注意仪容仪表及行为细节,举例,我一个客户招了一个本来在招聘名单里垫底的员工,原因是面试结束后她把椅子回了位,并把喝水的纸杯带走丢进垃圾篓。大家细品
第四阶段:适应
但凡你不是家里底子硬,但凡你不是企业抢着要的香饽饽
但凡你没有随时走人的底气和资本,但凡你想在这个单位有所发展
那进了单位,你一定是龙盘着,是虎卧着。
鲁迅说,若一个人连生存都难以保证,又怎能期望他去发展呢?
先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人如此,企业如此
我一向不提倡动不动就叫着给老板上对抗、给职场做整顿。这类人不然事业碌碌无为,不然煽风点火诲人不倦。如果你被他带节奏,假以时日,你会有玻璃心、浮躁心、易怒心,但一定不会有事业心。
对公司不满意,你不然就是离开止损,不然就要考虑怎么跟公司共赢,结果一边叫着对抗,一边赖着不走,下场就是你和公司双输,公司损失的只是些许金钱,你损失的是最宝贵的成长
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打工精英,没有任何一个是靠对抗爬到高位的,普遍是自带一团祥云,心有惊雷而面如沉湖,能把公司利益和团队利益放在心上,并懂得去做各种利益的平衡,团队服他,客户爱他,老板敬他
所以只要你决定了以打工为主线,就一定要懂得去适应和拥抱公司,而不是反过来,把公司想象成你的伙伴,不要有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它是资本家,你是牛马
怎么做?注意几点,第一了解公司经营方针,第二了解公司规章制度,第三了解领导性格脾气,第四了解团队人员性格脾气,工作内先做到不与公司的方向、制度、人员起冲突,所有的工作以坚决服从,尽力执行为首要前提,主打一个情绪稳定+人畜无害+利他思维+执行机器,那你适应公司,试用期不被清退的概率就提升了。这里切记不管领导什么指示,坚决不要反驳,照着做。但能邀功的时候坚决不要错过。
工作外,不要怕吃小亏,给同事带个饭,送个水的小事,多做没坏处,隔一段时间,请帮助过你的人吃个便饭送个小礼物,都是给自己做形象加分和人脉建设。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有情绪价值需求,你一个新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大概率都没有好果子吃。
想想韩信为什么受胯下之辱?勾践为什么能卧薪尝胆?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太矜贵太矫情只会拖你后腿。想方设法融入公司,收获能力、资源和钱,这才是你的目标。
闹情绪,图嘴爽,精致利己,只会让你的事业开倒车,不分任何人。
第五阶段:发展
站稳脚跟后,要在任何地方发展,除了自己努力,首先要对周边环境、资源了若指掌,把能借势的超级杠杆全部找到。
还是以销售为例,一进入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业绩好的老销售吃饭拜师,因为其他可以吹牛,但业绩不会说谎,成功永远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来评定。所以你要直接去找拿到结果的人和事。
甭管老销售认不认,你就是一口一个师父,主打彩虹屁+诚恳求教的态度拉满。我就没见过拿不下的。一般有成绩的老员工,不然傲,不然精,不然脾气臭,但如果你能始终以真心对待,一定会有所收获。
老销售给你点拨10分钟,胜过你去任何地方买课买书当韭菜,因为行业壁垒、企业壁垒是一直存在的,其他地方所谓的销售大神老师,不熟悉你的行业、企业、客户生态,能讲给你的只有正确的废话,可以听,但不能依赖听。
成长不要口头讲,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成长计划,我建议是始终用PDCA飞轮来发展你自己,也就是做计划(Plan)、抓执行(Do)、勤检查(Check)、快调整(Act),用你自己的努力,和公司的所有资源帮助你把这个循环飞快转动。小到工作的每件事,大到一个公司,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这里遵循一个发展规律,小到员工,大到企业甚至行业都适用这个规律——抄超钞,
抄: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超:在上述基础上尝试做微创新,超过他们
钞:超过后能赚到更多钱
第六阶段:抗风险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企业没有不走的员工。不管你今天如何身居高位,春风得意,也一定要居安思危,考虑未来可能飞流直下,风光不再。
我周边看到的高管被裁比比皆是,很多处境惨淡,可见他们虽然是行业专家,但未必是抗风险专家,关于这个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财务管理:支出一定不能拉满,你一个月收入两万,支出不能就按两万配置,天无千日情,人无百般好,谁能保证自己一路走高?一旦走低,由奢入俭难,面对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压力,非常不好过。
第二,发展副业:这个副业尽可能是花你的时间而不是烧钱去经营,即便要烧钱,也一定是自己熟悉的赛道,而不是身边人吆喝一句,你看都不看就投钱。我出来自己单干,也是副业很多年,又发现副业收入已经超过我主业,并且收入稳定持续,这才出来单干
第三,谨慎创业:理论上创业是抗风险最大的砝码,但收益跟风险永远成正比,你在公司能成功,可能是因为你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公司的资源和生态,不要误判把平台当本事,除非你能匹配等同或者超过公司的条件,否则创业风险多多。这里只提创业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获客能力,没有这个,不要创业,不要觉得你技术牛,产品牛,交付牛就可以创业,没有获客能力都是扯淡。听劝。
第四,人脉资源:积累人脉和资源,可能是最不受年龄影响的价值体系。但获得它们,跟你的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密不可分。周边环境无法把控,但自身条件可以打造,怎么打造?我之前觉得这东西没办法教,后面想了想,总结了四个词:专业、真诚、谦卑、感恩。
我曾经出于纯帮朋友忙的心态,辅导了朋友的朋友,一位中学老师怎么做个人公众号,后面这位老师介绍了他的表哥大佬给我认识,在大佬那里人、钱、资源都收获了。
所以但凡帮人的成本不高,那就不求功利尽量帮,意外收获的案例,光是在我这里就不止一例。
好了,先end,看不明白的大家留言,咱们非合作尽量不私信了,实在回不过来,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