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02-12 18:09 广东
鼓吹所谓“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产能严重过剩”,纯粹是子虚乌有;其真实目的,在技术和产能上竞争不过,就开始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污名化”。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晶圆代工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各国半导体产业竞争的焦点。
此前台湾媒体大肆鼓吹中芯国际等大陆晶圆代工厂降价抢单,一时“哗然”;然而现实却把大肆鼓吹的媒体脸“打肿”了。
2025年2月11日晚,国产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22.07亿美元,环比增长1.7%,毛利率为22.6%,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
从全年来看,2024年全年收入586.8亿元,首次超过80亿美元,比上年大涨27.0%,创新纪录;其中全年毛利率18%;2024年利润36.0亿元,比上年减少45.4%,主要是由于2024年投资收益、资金收益下降。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地位。(注:排名第二的三星非纯晶圆代工厂,主要为自产自销。)
而破除所谓“降价抢单”最直接的就是:中芯国际2024年随着季度营收的提高,其毛利润率也在步步高升。中芯国际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17.5亿美元,第二季度为19.01亿美元,第三季度为21.7亿美元,第四季度则达到了22.07亿美元;同时,其毛利率也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16.4%,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20.5%,再到第四季度的22.6%。
这充分说明,中芯国际不断扩大产能,抢占市场的方式并非一味通过降价,而主要通过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优化。
另外,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产能方面,中芯国际在2024年的资本开支达到73.3亿美元(折合535.7亿元),年底月产能折合8英寸标准晶圆为94.8万片,年度出货总量更是超过了800万片。最重要的是,其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也达到了85.6%。这充分一方面显示了中芯国际高效的运营能力;另外也说明市场需求的强劲,尤其是中国市场。
从中芯国际各地度收入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区收入占比将近9成,而且对比过去几个季度数据来看,中国去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这既是由于美国制裁,国产半导体厂商晶圆代工需求激增所致;同时也是由于中芯国际现已具备14nm量产能力,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提升至7nm工艺。预计在接下来的2-3年,由于更多国产化需求的释放,中芯国际中国区的收入还将进一步上升。如最近台积电断供大陆14/16nm晶圆代工,这必将推动更多订单流向中芯国际,预计其2025年营收增长30%以上;业内预计,2025年14nm工艺产能预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较2024年提升3%。
另外,从以上报表可知,中芯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按应用分类,收入占比分别为:智能手机24.2%、计算机与平板19.1%、消费电子40.2%、互联与可穿戴8.3%、工业与汽车8.2%。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的需求相对稳定,而电脑类的一年内占比从30.6%下降到19.1%;但其他消费电子占比从2023年第四季度猛涨到2024年第四季度的40.2%;这说明手机和PC之外的消费电子在国家政策补贴之下,市场需求有了明显的回升。当然,汽车相关芯片产品虽然占比不到10%,但从2023年以来,占比也在稳步提升。
而我们知道,智能手机和PC类产品对芯片制程要求较高,其他消费类和汽车及工业产品芯片以传统制程为主。因而,综合中芯国际营收和产能利用率等以数据,也说明传统制程芯片并未产生严重的“过剩”。
这从中芯国际产业链人士透露的信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根据产业链人士反馈:28nm和40nm节点的产能并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反而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尤其是在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28nm和40nm制程的需求持续增长。
因此,此前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及其媒体鼓吹所谓“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产能严重过剩”,纯粹是子虚乌有;其真实目的,在技术和产能上竞争不过,就开始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污名化”。值得警惕!
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国产芯片、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一起分享华为海思、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