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02月14日
小米退出快充联盟?退得好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退出中国融合快充联盟UFCS引发热议。文章分析了UFCS协议的现状,指出其在技术上存在功率不足、硬件配套滞后以及协议排他性强等问题。相比之下,国际通用的PD等公有协议在功率和兼容性上更具优势。小米退出UFCS,一方面是因为UFCS带来的提升对其用户感知不强,另一方面,小米已开放澎湃秒充,并需应对欧盟对Type-C接口和PD协议的强制要求。文章认为,在快充发展中,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不应为了追求“快充大一统”而牺牲用户利益。

⚡️UFCS协议功率不足,技术落后。UFCS 1.0理论峰值功率仅44W,远低于高通QC5.0的100W和USB-IF PD3.1的240W等国际通用协议。

⚙️UFCS硬件配套滞后,兼容性差。UFCS的eMarker芯片直到2023年才落地,且官网至今没有符合要求的线材,导致其兼容性较差。

🤝UFCS协议排他性强,体验不佳。UFCS要求设备优先识别并支持UFCS协议,导致用户即使使用支持更高功率的私有协议充电器,也只能以UFCS的较低功率充电。

托尼 2025-02-14 00:03 浙江

小米退出融合快充联盟是咋回事?



 前两天托尼上班摸鱼的时候突然发现,小米从 UFCS 成员名单里消失了。


要知道,这可是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华为、 OPPO 、 vivo 、小米等企业搞出来的快充联盟,当时那可是奔着实现国内快充大一统去做的。


结果现在国内的快充还没统一呢,小米就从这组织里退出来了。


不过你先别急着骂小米破坏团结,托尼查了一堆资料之后,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小米走得太对了。


当然,在故事开始之前,托尼还是要按照惯例,给大家介绍下这个 UFCS 联盟。


这个协会成立于 2021 年,在它成立之前,厂商们的私有快充协议其实已经很发达了,动辄就可以做到 66W 、 100W ,甚至 120W ,但对公有协议的支持普遍很烂。


像 PD 可能大家也就能支持到 18W 。这也就意味着,你出门要是一不小心,没带专门的充电器和线材,就会遇到充电两小时,充进去 5% 的情况。


这个时候蹦出来一个信通院牵头的组织,要来搞定快充不互通的问题,当时托尼还是非常期待的。


可实际上,虽然协会正式成立了,相关标准也确定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对待 UFCS 协议还是各有各的心思。


小米和华为属于是不太上心的一类,小米的首批适配产品居然挑了个不在国内市场发售的 K11R 。


制表:充电头网 


而华为则是冷门设备适配不完全,热门设备完全不适配,只有 Mate Xs2 和 MatePad Air 两台设备完全支持 UFCS ,而 Mate60 、 Mate70 系列,对于联盟里其他友商的充电器也就是 20W 左右的适配,甚至最低只有 2W 。


数据来源:新评科技 


OPPO 表面上非常配合地推广 UFCS ,但实际上全是小心思,直接掏出一手魔改大法。宣传能够支持最高 100W 的 UFCS 融合快充协议,但实际上只有搭配 OPPO 认证的快充头,才能实现这个体验。


图片来源:一加官网 


到了这里,在座各位彦祖们肯定反应过来了:明明统一快充是好事,协会还有信通院牵头,怎么厂商们的态度跟闹着玩一样?


  那就得说说这个 UFCS 协议本身了。五个字总结就是——又菜事又多。


首先就是技术不行。


作为快充协议, UFCS 在充电功率完全没优势。单从纸面数据上来看,目前推行的 UFCS 1.0 的理论峰值功率只有 44W 。即便是活在设想里的 UFCS 2.0 ,也就只有 60W 。


而国际上通用的公有快充协议,可以说是甩了 UFCS 好几条街。


高通的 QC5.0 ( Quick Charge )快充功率是 100W , USB-IF 协会在 2021 年推出的 PD3.1  已经做到了 240W 。


这些国际通用的公有协议不仅功率高,兼容性也不错,尤其是 PD3.1 ,只要设备是 Type-C 接口,充电芯片支持 PD3.1 协议,用 USB-IF 认证过的设备,就能用上快充。


 这么一对比, UFCS1.0 的功率在这些国际通用的公有协议面前像个弟弟。。。


之所以 UFCS 功率一直提不上来,托尼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推测,是 UFCS 的硬件配套没跟上。


这里简单跟大家科普下常见快充方案以及硬件限制。


根据咱们初中二年级学过的公式:功率( P ) = 电压( U ) x 电流( I ),想提高充电功率,要么提高输入电压、要么加大输入电流。


你要问电压电流同时增加行不行?那以后充电体验 be like :


其中高压低电流快充方案,对线材等配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充电头把高电压输入给手机后,通过手机内部的降压电路,把这部分高电压转化成适合给电池充电的电压。


而低压高电流方案,手机没有那么大的电压转换压力。因为充电器是直接把大电流怼进手机电池里的。


这样一来,充电器、数据线、手机接口都必须能承载更大电流,如果线材质量不行,充电过程就可能过热甚至起火。这个时候就需要给数据线里放 eMarker 芯片作为安全辅助,相当于给线材打上了标签,告诉充电器 “ 我能通过 xx A 的电流,按照这个标准来 ” 。


 但 eMarker 芯片也是各家有各家的方案,通常是互不兼容的。


可直到 2023 年,协会成立两年后,第一颗支持 UFCS 的 eMarker 芯片才落地。托尼跑到 UFCS 官网上一看,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符合要求的线材。。。。


 更让人难绷的是,这个 UFCS 不仅菜,协议还有特别强的排他性。


一般来说,手机在开始快充时,会有一个 “ 握手 ” 过程。手机的充电芯片和充电器的识别 IC 会通过数据线互相问好,然后打探各自支持的快充协议,优先支持私有协议,其次是功率高的公有协议,握手成功后就开始充电了。


但 UFCS 为了推行他的快充标准,要求协会成员的生产设备必须优先识别并支持 UFCS ,若识别失败才能切换到其他协议。


这就意味着,整个握手过程 UFCS 都优先于厂商的私有协议。


举个例子:你手机支持 80W 私有协议, UFCS1.0 是 44W 。如果你的充电头和数据线支持 UFCS ,一握手就会直接用44W UFCS 开始充电。


托尼之前还听过一个小道消息,说协会要求成员对其他公有协议的支持功率不能超过 UFCS 的功率。。。不过是真是假咱就不知道了。


看到这里,我想你们就了解了为啥小米退出 UFCS 联盟,网上非但没啥人骂,还都在拍手叫好了。


首先对于小米来说,兼容 UFCS 其实没啥吸引力,离开了也可以混得很好。


根据 B 站博主 @ 荔枝李 打听到的消息,其实米子很早就支持了 27W 的 PD 和 PPS 等公有协议, UFCS 融合快充带来的提升,对于小米用户来说实在是感知不强。


图片来源:充电头网 


另外,小米自家的生态链也可以支撑起整个品牌的快充体验,前段时间还全面开放了自家的澎湃秒充,把自家的私有协议公有化,无论是手机品牌还是配件厂商,都可以直接接入进来。


结合退出协会的信息,也有种你 UFCS 做不好,那我就自立山头的意思。


并且之前欧盟出了个规定,在欧盟销售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必须配备 Type-C 接口,而且你的私有协议功率不能超过你最高能支持的 PD ,比如你手机私有协议快充是 90W ,那对 PD 快充的支持必须大于等于 90W 。


这就意味着,国产厂商想要产品顺利出海,就得先提起精神把 PD 、 PPS 等公有协议的适配给搞定了。


 未来厂商们得忙着一边维护自家的私有协议,一边给 PD 协议做适配。至于那又菜事又多的 UFCS ,可真别耽误哥们抢市场赚钱了。


虽然说吧,托尼一直觉得厂商们拥抱融合快充是个大好事, UFCS 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做这事的前提还是为了服务好消费者们。如果是为了搞所谓的 “ 快充大一统 ” 牺牲了用户体验,这不本末倒置了吗?


反正已经有小米这样的厂商,开始选择用脚投票了。


撰文:纽斯

编辑:米罗&面线&粿条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终端快充行业协会、小米官网、充电头网、微博、

知乎:如何看待小米公司退出 UFCS  ( 终端快充行业协会 ) ?

《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

微博 @ 新评科技、 B 站 @ 荔枝李

中泰证券研究院、电子说

kamera:搞懂 QC 與 USB PD2.0、PD3.0、PD3.1 區別

民生证券:快充新“赛道”,行业势不可挡

部分图源网络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UFCS 小米 快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