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转让“娃哈哈”商标。2月12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对此事回应:“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团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食品公司”),食品公司获得“娃哈哈”系列商标所有权。
通过转移商标,知识产权意义上的“娃哈哈”IP被已故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现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宗馥莉放到了自己的篮子里。在集团公司,宗馥莉仅持有29.4%的股份。集团公司仅持有食品公司39%的股份,而宗馥莉通过穿透股权实际控制食品公司超过60%的股份。这意味着商标转移后,宗馥莉近乎可以做到独立表决“娃哈哈”系列商标的使用事项。
这也使得宗馥莉遭遇了“侵吞国有资产”的质疑。根据此前公开信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有集团公司46%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在食品公司中,上城区文商旅投资集团仅通过穿透股权持有17.94%的股份。对于娃哈哈这个快消品起家的集团来说,“娃哈哈”IP显然是其核心资产。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原本对娃哈哈的这些商标拥有最高的支配权限,但现在这一权利被大幅削减了。
宗馥莉的举措也遭遇了娃哈哈员工的不满。娃哈哈员工通过集团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24.6%的股份,是仅次于宗馥莉的第三大股东。而在食品公司,职工持股会仅间接持有约10%的股份。员工们未来从娃哈哈商标中获益的权限,也因此次商标转移收窄了。
集团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有其合理的历史渊源。集团公司在国企改制前,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家校办企业经销部。1999年国企改制风潮下,集团公司形成了如今的股权结构。而员工持股,是源于娃哈哈建厂拓产时公司缺少资金,员工集资支持了娃哈哈工厂投产,因此娃哈哈形成了职工持股会这一职工持股平台。
娃哈哈的一些老员工、中高层,每年能在职工持股平台中分红超过上百万。然而2018年娃哈哈以“二次改革”“打破大锅饭”为理由,将员工手中所持股份回购,改为干股分红,承诺不会影响员工的收入。宗馥莉继任后,娃哈哈集团又传出了取消干股分红的消息。对于娃哈哈的老员工们来说,这样的变化显然会影响他们的收益。2024年8月中下旬,一些在职、离职及退休员工自发成立相应组织,将集团公司和宗馥莉告上了法庭,要求确认2018年娃哈哈职工股份回购违法,并要求对因违法行为中对员工所造成的损失作出处理、赔偿。
此外,据《中国企业家》此前报道,经销商资源也被怀疑在逐步转移至宗馥莉近乎全资控股的宏胜集团。集团公司原来多个地区的经销商合同也被转签到宏胜旗下销售公司,2025销售年度,娃哈哈西藏、青海两省的经销商调整为与拉萨宏胜销售公司合作,黑龙江、吉林、辽东、辽西、北京、冀北、冀南、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等共12个市场经销商调整为与杭州宏胜销售公司合作。
2024年4月,娃哈哈还开始要求很多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据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原娃哈哈营销部门、研发部门、设备部门的负责人,各生产片区总经理及各省销售负责人,以及不少娃哈哈普通员工均已转签至宏胜集团。而根据此前一些媒体的报道,集团公司员工,在到宏胜集团之后,其年终福利待遇出现了大幅的折扣。
不过,只要宗馥莉在转移这些资产的决策上经历了合法合规的董事会表决,并向集团支付了合理对价,这些举措就是合法的。
商标作为虚拟资产,其估价并没有那么透明;生产业务、经销业务的移转更处于模糊地带;要求员工转岗到自己的公司,更接近法律没有明确界定的区间。
宗馥莉在持续地给娃哈哈带来“剧变”,其正式接班集团公司后,便把宗庆后时期的核心中高层人员大量更换成自己在宏胜的员工。
在宗庆后生前,宗馥莉的这些管理思路早有先兆。宗馥莉之前在分管娃哈哈的公关业务、销售业务时,就经常带来人事动荡。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宗馥莉表示:“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够并购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