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2月13日
暗中尽职调查实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尽职调查中如何运用公开信息挖掘真相。作者强调尽调并非纯粹的明暗之分,而是明调中包含暗调。文章从关联关系入手,指出财务造假必有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通过工商信息、各类网站、商标、域名、手机号、邮箱甚至名字等公开渠道,进行交叉验证,以了解企业的规模实力、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同时,要关注舆情、行业论坛和外包服务商的信息,甚至包括员工和同行的吐槽,来还原企业真实面貌。最终,通过主动攻击和验证,揭示企业隐瞒的信息,判断其是否说谎,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联关系是关键**:财务尽调的核心在于根据已知信息寻找蛛丝马迹,从而获得完整的企业样貌。只要造假,就必有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务必从关联关系入手进行调查。

🌐**外部信息持续调查与交叉验证**:从工商信息、中登网、裁判文书网等公开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交叉验证。例如,通过商标信息可以挖掘潜在业务,通过域名信息了解公司官网和子域名,通过手机号和邮箱追踪关联企业和个人。

🗣️**关注舆情与行业信息**:员工和客户的吐槽、同行评价、行业论坛信息等都是了解目标企业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实力、业内口碑,甚至实控人的八卦,为后续验证提供线索。

🕵️**主动攻击与验证**:在掌握公开信息后,需要主动出击进行验证。例如,通过历史任职、朋友圈等查出关联关系,然后漫不经心地询问,观察对方是否说谎。若发现说谎,则着重调查相关经济业务。

尽职调查其实没有纯粹的明调暗调之分,因为就算你光明正大,对方配合的情况下做尽调,你也还是会自己私下去查很多东西,来验证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企业及实控人的真实情况是个啥样。

但当对方不知情或者不配合的情况下,你就是纯粹的暗调了,所以可以说是明调中包含暗调。

你当前的条件不一样,能掌握的信息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工作方法,我没法告诉你一个通用的办法,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思考方式。

咱们从大多数情况去考虑,你去查一个企业,无非是想查查它的规模实力,经营状况,查查关联关系,查查上下游有没有这个实力消化得了这个订单量,从而判断去企业一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能不能借、可不可以合作、要不要翻脸、要不要起诉。

那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关联关系,之前讲财务造假的时候讲了,只要造假就必有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你毕竟只是一个做尽职调查的,不是监管部门,所以你从资金流水去查的难度其实很大,因为你没有上帝视角,你获取不到完整的资金链。

财务尽调也不是ipo审核,你也没法要求人家提供那么多资金流水。

所以要从关联关系开始查。

本质上,做财务尽调,就是根据已知信息找蛛丝马迹,从而获得完整的企业样貌,最终得出个结论。

那想做好尽调,最重要的就是要训练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学会去交叉验证,很多时候公开的外部信息足以让你了解很多很多事了。

几乎所有人都是从外部信息开始调查的,对吧。

实际上这个外部信息应该一直持续调查,因为你在工作过程中会持续获得新的信息,新的线索,那你就要不停地去再查,然后争取把这个企业的样貌画完整。

大家最常用的外部信息,就是工商信息嘛,天眼查,企查查,搜一搜。

基本上你天眼查能搜出来的关联关系,都是属于它没有隐藏的关联关系,本质就是公开信息,摆明面上告诉你的。

当然这些很重要,你都要记录。尤其是历史变更、历史出资、历史任职、历史投资等等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明牌,大家都会。但就是这些明确摆在那的公开信息,有人就能看出问题,看出关联,有人就不能。

那除了工商信息,你还应该查什么网站?中登网,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公开网、人民法院公告网、诉讼资产网、商标网、专利网、版权中心、域名网、以及他所处行业的协会、专门的监管部门、各种论坛、微博、自媒体、各种招聘网站等等。

这不是没有目的无头苍蝇一样的瞎搜,而是你要学会根据已有信息去延伸,去交叉验证。

比如商标,你知道公司名称,你可以查到它名下所有商标,那你查到了它所有在申请、已注册、被驳回的商标,你还可以依据商标的维度去搜,哪些公司申请过一样的商标。

商标网是有这个功能的,注册一下就能搜。

一个人如果打算搞一些别的品牌,那他一定会从注册商标开始,同时一个品牌商标一定是一个核心资产,未必值钱,但很重要。

所以你还可以判断,他运营的这个品牌的商标,在不在他告知你的主体名下?会不会核心资产不在这个融资主体?

当你发现名下还有一些别的商标,你再去搜一下这个商标在做的业务,是不是就可以大概了解,他除了跟你表述的,还涉及其他什么业务?

有可能这些其他业务,对外是一个毫无关联的别的主体在搞,你从主体关联关系是查不出来的,但这些都算有关联明白吧。

我提醒一下,那种第三方软件的信息不准,有滞后性,要去商标网查,不仅商标不准、诉讼、变更、注销、社保人员、等等全都滞后。

涉及香港主体的更滞后了,所以你们不要依赖那些软件,他有他的优势,也有劣势,很多时候你的调查涉及的标的金额很大,也许一个关联关系就能帮甲方追回被挪用的资金,所以尽量严谨一点。

网站的域名跟商标一个逻辑,就不重复了,你获取到它的官网,然后就去查域名在谁名下,有哪些子域名,名下还有哪些域名哪些网站。

手机号,你在这个尽调过程中会获得很多手机号,有公开信息登记的,有实控人自己的,还有高管的,你就都去查一查,看看这个手机号在哪些企业信息登记过,全网搜一搜这些手机号在哪里出现过?

没准你就能搜到一些表面无关联的公司,或者高管名下的公司,这些都属于有关联。

还有一些推销网站?招聘网站?然后你搜一搜手机号绑定的各种东西,比如支付宝,看看谁的名,有的时候知道一两个字就足够了。

你甚至可以打一打这个电话,但一定要慎重,不然容易打草惊蛇,因为你在查人家,人家也在查你,以后我会讲具体怎么打。

邮箱跟这个一个道理,不说了。

甚至名字都可以搜,你必须要承认咱们是生活在一个几乎全透明的社会的,都不用什么开盒不开盒的,公开信息就足够了。

很多人的名字其实辨识度很高,或者有生僻字,那这种基本就是全透明状态了,你用天眼查一类的玩意,搜他的名字,加上地区,能精准地看到他名下或任职的公司。

你们现在就可以试试,随便找几个你们知道的,能验证是否正确的,你直接搜名字,然后你根据你对他的了解,他在哪个地区,从事什么行业的,看看是不是迅速就能查到。

都不用说多生僻,就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大众的名字就行。

理论上讲,只要名字不是那种特别大众的,那名字+地域+行业就能做到70%精准度了。

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告诉别人你叫啥,你就已经泄漏了很多信息了。

你们没发现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起个艺名么?

他们一般会解释说,是大师算的命里缺水缺土等等,他所有的地方都会用这个艺名,全公司除了财务没人知道他本名叫啥。

甚至财务都不知道,她可以骗财务说身份证那是他亲戚,或者他找来代持的。

其实人家是在保护自己的隐私,这就是典型用一个常见的说辞去掩盖自己真实的目的,艺名、英文名,都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

有的时候你只有他微信对吧,微信能看到名字的一个字,你就可以验证一下他告诉你的是不是真名,或者这是不是实名制在他名下的微信。

你有他微信的,但不知道他属于哪个公司哪个机构,怎么办?

很简单,看他朋友圈,他常推的业务,他发的很多海报很多宣传物料也许不会写公司信息,但是这些宣传资料不可能只在朋友圈发,对么?

保存下来,全网搜图,也许你就能在小红书、抖音找到,然后继续看这个账号的内容及评论,往下延伸你就能获取很多信息了。

我给你讲,甚至他的微信昵称和微信号,都有价值,很多人所有自媒体都用一个昵称,你明白吧,你去搜搜看,也许就会有惊喜。

会搜,还得会看,会交叉验证。

所以不发朋友圈,或者一个干净的工作手机、工作号,挺重要的。

你的目的就是根据已知信息,去查他隐瞒你的信息,然后你跟他验证一下,看看他是不是说谎,如果说谎了,那你就再着重查这笔经济业务。

比如上游供应商,你通过历史任职,或者关键人员的朋友圈,或者共同的邮寄地址,电话、邮箱等等,你查出虽然股权无关联,但二者实际有关联。

那你就漫不经心地问一下,这公司跟咱们啥关系啊?他要说就是普通的供应商,那好了,恭喜你,有方向了,查所有往来,合同及原始单据吧。

尽职调查是要延伸到上下游的,有的时候你想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空客,很简单,第三方软件的社保信息不准也滞后,但可以是个参考。

更简单的,你去看看这家公司有没有招聘信息就好了,现在就算20个人的公司,应该也会在招聘网站发一些招聘信息吧?

如果没有一点招聘信息,也没有任何痕迹的广告推广,也没有商标网站公众号,也没有任何员工客户的吐槽,那大概率就是个空壳了。

也不绝对哈,我确实也见过贼干净的正常公司,人家业务人员都比较稳定单一。

但这种规模就不会太大,那你看看跟他承接的订单量是不是匹配啊?20个人搞得定3000万的业务么?

也可能是中间商,是中间商不新鲜,那上游为啥有个中间商呢?大概率就是有贪腐或者定价转移啊,这个人通过中间商在控制钱啊。

你通过被尽调企业的规模和动机,去判断他到底是在贪腐,还是在定价转移财务造假。

咱们不是监管,监管可以查你名下有几个手机,绑定外卖平台电商平台的地址,用金属探测器看看身上还有没有藏手机,咱们查不了,所以咱们要学会通过蛛丝马迹去观察。

有的时候你看到一个招聘信息,他没有写是哪个公司,但是留了个企业邮箱,那他不就等于写了么,或者不是企业邮箱,你搜搜那个邮箱在哪个公司的工商信息有登记过,或者加hr微信看看他朋友圈,都能看出来,根据他招聘信息里所写的行业工作地点,交叉验证一下,大概也能猜出来了。

我以前讲财务造假的时候说过,要提前想清楚,到底是隐藏关联关系,还是隐藏关联交易,要做就要做彻底,要骗就要骗过所有人。

还有舆情、行业论坛、专业群,外包服务商群,等等,都是你了解目标企业状况的途径。

舆情你可以看到员工及客户的吐槽,其中员工的吐槽尤为重要,你也跟着吐槽吐槽找找共鸣,加好友聊聊天呗?

不发工资不上社保这些吐槽就不说了,你们自己会重视,一些八卦,你们也要重视。

我有很多实控人的八卦都是这么来的,哪个是他的小三?办了哪的移民?在哪买的房?平时有什么爱好,有没有什么特殊癖好,比如给每个招聘面试者算生辰八字。

你别把这些八卦不当回事,把这些记住,以后等你主动攻击验证的时候都有用。

除了员工和客户,同行之间的吐槽也很有价值,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论坛,微信群,或者你去知乎搜一搜,看看这公司到底有没有技术,业内口碑怎么样?

你以一个未来求职者的身份去问一问这些业内技术同行,人家一般都愿意给你讲讲这个公司有没有技术,有没有前途,实控人脑子正常不正常。

还有一些外包服务商,比如广告,什么mcn、什么以前的seo,广告营销这个圈子很小的,大家基本都在一个群里,你花点钱,进一些有价值的群,也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比如目标企业在投流投量开销大不大啊,垫款情况回款情况怎么样啊?等等。

除了广告还有很多外包服务商,比如人力资源、监控、软硬件、资质等等。

还有一些移民、小贷、高净值理财、投资。

你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规模,去不同渠道验证,他要是资金困难需要抵押房子了,正常讲,你在当地做抵押贷的圈子里一定能打探到这个实控人的信息,你甚至可以看到他的房本。

你在那打探出来的资产情况,很可能就跟你从企业这获取的资产情况不一样,明白吧。

这些公开信息,我一次性根本说不全,而且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自己的渠道,每个地区可能也有每个地区自己的圈子,你们学会这种交叉验证的思考方式就行了,其他的只能是以后随着想起来,随着说了。

我常说咱们要有攻守思维,既然你知道了在很多个环节会泄漏信息,那你就要让企业及员工在这些环节注意,这算是内控信息保密的一个重要部分呢。

很多时候商业秘密都是通过一些不起眼的途径泄漏的。

咱们都是在裸奔中,毫无隐私可言。

当你有了公开的外部信息,进行了交叉验证以后,下一步你就需要主动攻击去验证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尽职调查 关联关系 公开信息 交叉验证 风险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