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2月12日
排队3小时,云贵菜正在血洗北上广CBD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以“山”“云”字辈命名的云贵菜Bistro悄然占领各大商圈,以上海、北京为主要根据地,向新一线城市扩散。这些餐厅将云贵菜的特色与简约酒馆风格融合,走精致化路线,强调“香香饭”和“氛围感”。它们不仅在口味上有所创新,将黔式香辣与海鲜风味混搭,卤肥肠搭配红酒,鸡尾酒碰撞辣椒粉,还在设计上天马行空,工业风吧台与民族风蓝布兼具,艺术吊顶与云南土特产交相辉映。云贵菜Bistro的兴起,满足了都市人对“松弛感”和“去班味”的需求,成为一种新的都市聚集地。

🌿云贵菜Bistro以“山”“云”为名,迅速扩张,成为北上广等城市餐饮新势力,与传统云贵菜馆形成鲜明对比。

🎨云贵菜Bistro在菜品和环境上大胆创新,融合民族特色与西式元素,打造出独特的用餐体验和视觉冲击力,例如折耳根披萨、木姜子鸡尾酒等。

📈云贵菜Bistro的兴起与云贵旅游热潮密不可分,满足了都市人对远方风味的好奇与向往,以及对“松弛感”和“去班味”的心理需求。

🤔云贵菜Bistro在走红的同时,也面临着“少且贵”、“口味复制粘贴”等质疑,以及品牌规模化程度低的挑战,其未来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老北京全是地道,没有美食。”

每个来到北京游玩的人,向生活在本地的朋友抛出“推荐吃什么”问题后,得到的答案可能不外乎:烤鸭,涮肉,驻京办,出门找家麦当劳/肯德基。

但最近一段时间,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从老家去北京旅游的人,如果有机会,和北漂刚回老家的人见一面,问一下去北京什么值得吃。

可能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答案。

“要不你拿出半天时间去排火烧云吧,我的精神老家。”

图源:作者供图

甚至不止北京,过去这一年,一批以“山””云”字辈店名为代表的云贵菜,正在悄悄占领各大商圈

以上海、北京为主要根据地,往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扩散。

在其他实体餐饮“卷生卷死”的时候,越开越多的云贵bistro,已经悄悄占领北上广了。

图源:大众点评截图 

最近的北上广,快被云贵菜开成丘陵了

哪怕你还没打卡过,在各路网红探店或铺天盖地的安利下,可能都已对云贵bistro有所耳闻,甚至从它的全世界路过——

区别于印象里传统云贵菜常见的的张哥XX,陈姐XX,杨姨妈XX,在云贵菜2.0版本中:

“山”是它必不可少的关键字,遇见如山石榴、山迈山、山苗苗、半山腰、三出山、山外面、上山下山闭眼入基本没错。

从整个西南大山路过/图源:小红书@城北汇汇,已获授权 

野性又松弛是它刻在DNA里的标签,从“坐”“忘”“云”等充满新中式审美韵味的字眼,到“野果”“石榴”的点缀,一看便顿觉有种森系餐馆的美。

图源:大众点评截图

不过,仅仅凭借这些特点,还不足以鉴别,需得寻找一个关键词的身影——bistro。

这个原本意为“小酒馆”的词,如今已在各大城市餐馆招牌上快速繁殖,和云贵/云贵川在语法上形成固定搭配。

没人知道西南边陲的美味,怎么和巴黎风情的小酒馆玩起混搭,但在最新的潮流语境里,它俨然正在成为必备防伪水印。

“现在的云贵川菜,不加个bistro是不能开吗?!”

不仅如此,在云贵菜bistro版本中,民族的和世界的,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程度。

家喻户晓的折耳根,昔日花名“云贵川渝的呐喊”,诨名“食物的终点”,让云贵川之外的人闻风丧胆。

如今,在各大云贵bistro里刷足存在感,新花名是“在北上广深每个CBD种满折耳根”。

当折耳根遇上披萨/图源:小红书@潇伊,已获授权

其他代表性的还有长相千奇百怪的菌类,各式各样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共同调和成极具记忆点的漂亮饭。

别致的食材,野趣的氛围,饭张力十足的画面……每一样都在打工人的取向上蹦迪。

“好不好吃先别管,只看配色跟画似的,就让人心情愉悦。”

图源:@快乐星球筹建部部长,已获授权 

如今,无论是约一个云贵馆子尝鲜,还是兴致勃勃找家云贵bistro约会,都是备受都市人青睐的周末活动,打卡热情势不可挡。

“排队3小时也要吃” 的云贵bistro上海遍地都是,北京朋友吃火烧云得“准备提前2小时取号”; 

图源:DT财经 

武汉的野果号称“排队王”,一号难求;南京的梅果也不甘示弱,“好耶,排3小时了还剩90桌”。

等待时间之久,有云贵人看不下去开始给出建议:退一万步说,直飞云贵是不是还快点?

只是云贵太远,云贵bistro门口依旧不缺食客,一边对门口长队感慨“有啥好排的这云贵菜”……

一边感慨完了不忘找店员问“请问要等多久”,再领取一张至少排到三位数起步的号码牌。

上海某云贵bistro门口的排队盛况/图源:小红书@想改名但没想好叫什么,已获授权

高人气不仅体现在队伍长度和等号时间上。 

据红餐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中式正餐赛道云贵菜全国门店总数超4万家,占全国中式正餐门店总数的3.1%,在各菜系中排名第10位。

曾经在网红餐厅中存在感并不高的云贵菜,怎么就火出圈了?

“云贵人没吃过的云贵菜”,怎么这么红?

提及初次看到“XX·云贵bistro”的感受,许多人的心情总是复杂。

云贵菜就云贵菜,还bistro是怎么回事?

过去,人们最熟悉的云贵菜什么样——

说贵州,是各种酸汤,以及大街小巷里来自安顺的夺夺粉、贵阳的肠旺面,毕节的汤圆、遵义的羊肉粉,遍地都是的炸洋芋,实惠大碗。

说到云南,是以米线、包浆豆腐、菌类火锅等特色美食,出了当地再难复制。

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而当遇上bistro后,好像一切看起来都不同了。 

“它具备云贵菜系的特色,又融入简约酒馆的风格,打出了一记差异化十足的组合拳。”

符合近年来餐饮界“中餐西作”的趋势,云贵bistro,颜值上走的是精致化路线,强调“香香饭”“氛围感”。

气质上,则是将西南的自然野生都市酒馆的小资情怀结合。

店员手削木姜子成了云贵餐厅的保留节目/图源:小红书@宁Jia希望谷,已获授权

不同于一开始的迷惑不解,尝试过云贵bistro的人们,总会不可避免的被震撼。

有时是因为它口味的跳脱,不可预料——

黔式香辣能和海鲜风味混搭,卤肥肠可以用来下红酒,鸡尾酒能与辣椒粉、木姜子碰撞出火花。

图源:小红书

有时是因为它设计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

工业风吧台能与民族风蓝布兼具,艺术吊顶能与云南土特产交相辉映。

或者干脆安排个新国风格调,加上毛笔字书写的横幅、肆意生长的绿植、半明半暗的灯光……

当Chef拿着他的喷枪,走到你桌前表演一道烤饵块时,西南佳肴法式西餐的碰撞就此完成。 

“城市里的香格里拉”“在混凝土的环保下纵横野生”,这不符合种草、打卡、二次传播的规律,谁符合?

吃法上也要向本地人看齐/图源:小红书@狂野芭蕉花,已获授权

不过,网红美食界有这样一条规律:小众变大众,大众变附庸,附庸变倒闭。

放在如今,似乎也适用——

一边是云贵bistro们风风火火地继续开店扩张,一边是消费者们质疑的声音愈发明显。

印象中的云贵菜,多以实惠、性价比关键词为主,经过融合后却难免被质疑“少且贵”“口味复制粘贴”“不土不洋”。

同时,尽管云贵菜在社交媒体上人气颇高,但整体仍不算“规模化”。

据红餐大数据数据,截至2024年11月,超99%品牌门店数却在5家及以下,门店数超过100家的品牌数占比仅有0.01%,全国化扩张脚步并不快。

一家将贵州菜与法餐融合起来的餐厅/图源:坠入Chefs

而在走过2024年的火热和扩张后,已经开始有人大胆预测:“从风靡全国到渐渐消失的规律,云贵风恐怕也不能免俗。”

扎推云贵bistro的人, 到底在吃什么?

回看云贵风刮了又刮的原因,和这两年云贵两地的爆火不无关联。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掀起云南旅游热后,过桥米线、菌子火锅、炸洋芋、烤乳扇、舂鸡脚、鲜花饼等云南美食遍地开花。

酸辣、鲜香、野趣,食物背后那种弥漫着烟火气的生活状态,也让一众打工人争做“精神云南人”。

图源: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

去年,贵州烙锅、酸汤鱼、糍粑辣椒、洋芋粑粑、怪噜炒饭等,让无数人口水从嘴角流下。

2024年,美团搜索“贵州酸汤火锅”的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1倍,相关笔记增长超20倍。

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方言,意为走路不稳)”的俗语/图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彼时,随着“去远方”的旅行文化复兴,消费者对未被过度商业化的云贵风味产生好奇。

之后,云贵风席卷餐饮行业,火锅类、酸菜鱼类、烤鱼类、牛蛙类、粉面类、饺子馄饨类、麻辣烫里都有它的加入。

在《2024年火锅行业消费趋势报告》中,酸汤的人气更一跃超过番茄和菌汤两位老前辈,仅次于牛油锅底。

云贵bistro,正是趁着这股云贵的东风崛起。

只是和普通云贵餐厅相比,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之处在于:

“你以为它融合的只是口味,其实它还集当代都市人的身心需求于一体。”

图源:小妹拍摄 

梁文道曾在《味道之味觉现象》中,这样描绘bistro的适用场景:

“适合一家大小衣着随便地走进来,点一瓶可口但是不太昂贵的酒,吃几道花工夫做的菜但卖相不算华丽,舒舒服服地过了一晚,再快快乐乐回家。”

不论是都市人上下求索的“松弛感”, 还是从去年喊到今年的“去班味”,都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

连等待的时间,似乎也不再是煎熬 

毕竟,当它落脚一二线城市,成为新的都市人聚集地后,注脚也已经随之改变: 

“适合工作日吃腻外卖食堂、待在逼仄工位沉闷太久的人,叫上难得放松的亲友爱人,点两道漂亮的菜,喝一点浓度不高的酒,拍几张活人感十足的照片,舒舒服服地过一晚。”

以及在回家的路上,顺便感叹一句“好好吃,总有一天我真会去云贵吃正宗的”;“好难吃,总有一天我会真去云贵吃正宗的”

至于“总有一天”到底是哪天?也许等手头宽裕,也许等工作不忙,也许,就是明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云贵菜 Bistro 餐饮趋势 美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