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2日
[生 态] 陆地微纳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取得新成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研究人员对微纳塑料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其广泛存在于全球,对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该研究探讨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扩散路径及影响。

🌱微纳塑料是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来源广泛种类多

🚩微纳塑料已渗透全球,对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研究发现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并积累,会影响生态

📢研究人员呼吁全面评估其生态效应并制定策略减轻影响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2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人员近期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对微纳塑料对植物及地上-地下关键生物类群的生态效应作了系统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国际期刊《植物科学趋势》上。

    微纳塑料,通常指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近年来,聚乙烯、聚丙烯等微纳塑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与塑料袋不同,塑料袋属于大颗粒塑料垃圾范畴,而微纳塑料尺寸更小。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微纳塑料已悄然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从荒凉的沙漠到肥沃的农场,从高原山巅到深邃海洋,甚至是遥远的北极雪地,都有微纳塑料的身影。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对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此前研究表明,微纳塑料的存在和累积,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复杂且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相较于海洋生态系统,学界对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纳塑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已有一些研究关注了微纳塑料对地上个别物种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对于它们对多营养级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植物以及地上和地下食物网的影响,还有待深入探究。

    为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穆罕默德·伊利亚斯,副研究员徐国瑞和研究员杨洁与国外合作者一道,研究了微纳塑料沿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关键扩散路径。他们发现,微纳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在陆地植物及与其相关的地上和地下关键生物中积累,并通过多种潜在路径在营养级间传播。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过程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研究人员呼吁,未来需要全面评估微纳塑料的生态效应,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减轻其对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网的不利影响。同时,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预防性方法来监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纳塑料污染。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微纳塑料 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 生态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