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路 02月12日
【AI启示录】2025 w06:人是最“具身”的智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作者学习AI基础知识的计划及原因,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探讨学习方式及具身智能的影响,还提到AI时代的价值创造方向与个人感受的关联。

作者计划系统学习AI基础知识,以夯实基础

人是具身智能,学习需自己阅读推导等

具身话题在播客及袁老师观点中有呼应

作者感受到AI时代各方面的生长力量

原创 Ace人生 2025-02-09 18:18 上海

AI时代,身体、体验、经历。

1 最近开始学习AI相关的基础知识,打算一字一句啃完三本新书:

已经完成第一本的前三周,以每天一章的速度在推进。

要啃的书

2 之所以有这个计划,是因为春节期间看别人阅读DeepSeek V3和R1的论文时,有非常多的地方看不懂,理解不了,原因就是LLM基础知识系统性缺失。之前了解到的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碎片,不成系统。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是打算系统补一下。

3 我自己之前吃过类似的亏:

这次稍微学乖了,尽可能提早(也许应该更早)把基础夯实,把LLM训练、推理、Infra等原理和系统搞拎清,免得总是有种虚浮感和缺失感,用这两个月的埋头啃书换接下来一两年的心中踏实。人总是会为心中的一些空洞埋单。

4 上面的想法和行动,还受到了另一个视频(Why using a textbook is far superior to Khan Academy and other platforms if you are a STEM major)的影响和印证。这个博主阐释了为什么像Khan学院这样的视频学习网站无法取代课本的学习、在草稿纸上的推导以及做作业。他的核心观点是:你不能通过观看别人锻炼而变得强壮

5 我深以为然。进一步讲:人是最“具身”的智能。我们心智强烈受到肉身的影响,感官和感受直接影响情绪、理智和行动。学习更是如此,仅仅是观看别人讲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的阅读、推导、写写画画更重要,读到艰深处的皱眉沉思、卡壳时的挠头抓耳以及畅快时的拍手称快、击节赞叹、手舞足蹈,都会加深知识于我们的印记。

6 AI时代,我们还要学习吗?要学什么?要怎么学?甚至我们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跟我们的这具肉身息息相关。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做愉悦身心的事情、以让身心沉浸消耗最少的事情。。。这也许会成为主题,也让我们回到自己的主体。

7 正好在小宇宙听到“E176 对话袁长庚:别让命运轻易得逞,你要活成这个世界的惊喜”这期播客,对这个“具身”这个话题有强烈的呼应。袁老师真是良师益友,其主张之一,也是要回到生活细节、回到不完美但真实的现实世界、看到并接受个体生命的全部(特别是不完美的负向部分)、回到个人的真实体验。袁老师是他可以一眼分辨出哪些答案是ChatGPT写的,哪些是学生自己写的。ChatGPT写的东西太完美了,太光滑了,太逻辑完整了;而真实的、人写的,总是粗粝的、充满缝隙甚至矛盾,但真切、有力量。

8 袁老师另一个让我收益颇丰的点是:有效教育的一个重要面相是“人如何面对下坡路”,让人能在下坠中自救、在底部生活稍微从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袁老师自己的教育实践就是这样,面对让人绝望的高校课堂(肉眼可见的学生一届一届失去那种往昔的活力、对读书完全不在意),他抱着能救一个是一个(绝大数时候是一个班就1~2个)的心态,着眼长远,耕耘不辍。

9 说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得不提到2024年给我带来希望的那些“美好事物”:黑神话、好东西、DeepSeek和哪吒。这些事物,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些事物背后的那些人,给了我莫大的支撑和鼓舞,让人看到希望、曙光,并相信自身的力量。

10 总有东西在潜滋暗长,哪怕是在光线幽微处。我感受到的一些生长力量是:

11 这些感受,再一次印证了:人是最“具身”的智能。我能感受到的,都是与我经历和身份密切相关的。着重经历、看重身体、注重体验,也许是AI横行的年代,最值得关注的价值创造方向,也是人之为人、最区别于钢铁机器和硅基智能的根本。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学习 具身智能 价值创造 个人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