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AI 02月11日
不要只想着省 1 小时,用这 10 个 AI 工具帮你提升 100 倍的工作效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多款AI工具,旨在帮助用户提升效率并激发创新。从DeepSeek R1的低成本AI体验,到Napkin.ai的一键配图功能,再到海螺Audio的数字人口播技术,以及Get笔记的AI驱动记忆功能,这些工具都在不同领域展现了AI的强大潜力。此外,Google Labs的黑科技前沿、tldraw的魔法白板、Flowith的知识花园、API的灵活定制开发以及AI代码编辑器的学习,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文章还强调了突破思维定势,拥抱10倍增长的理念,鼓励用户积极尝试,利用AI推动个人和职业的跨越式发展。

🗣️DeepSeek R1:强调了其用极低的成本让大众感受到 AI 的美妙,降低使用门槛,并建议使用时点击“深度思考”和“联网”,以避免其一本正经地说瞎话的问题,同时推荐使用硅基流动等平台的 API。

🎨Napkin.ai:能够为选中的句子和段落生成对应的图表,并允许进一步修改配色和编辑文字,是图文工作者的神器,而且是免费的。

🧠Get 笔记:特别是其AI 功能做的很扎实,语音转文字速度快且准确度高,以及跨笔记的搜索和问答功能,解决了传统笔记应用的痛点,提升了信息管理和检索的效率。

💡Flowith:提供了一个知识花园,允许用户收集网页、公众号文章、PDF 等各类素材到一个知识库中,并方便地引用不同的模块进行深度思考和内容输出,适合深度 AI 工具使用者。

1. DeepSeek R1 + 联网:推理型大模型,一台“有思想”的智囊团

DeepSeek R1 最近风头正盛,虽然每天的新闻看得我快吐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他的意义在于用极低的成本让大众感受到 AI 的美妙。除了训练、推理成本低以外,由于推理大模型特别是这个有着丰富中文语料的家伙,特别懂我们,所以我们不需要很高级的提示词,就可以获得很不错的输出内容,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其他的不再多说,值得强调的是,请各位在使用的时候,记得点击“深度思考”,然后最好可以点击“联网”。推理大模型比以前的指令型大模型更容易一本正经地说瞎话,而且更像真的了,如果没有搜索、投喂好的背景资料,就很容易被他骗过去。如果官网有时不稳,可转用硅基流动等各大平台的 API,并将温度参数设为 0.6,输出风格更贴近官网。别忘了提示它“讲人话”,不然他老是会给你讲量子纠缠。

2. Napkin.ai:一键为文章“配图”,让阅读体验更舒适

写稿、发公众号或做 PPT 时,你是不是常常卡在“找图”这关?Napkin.ai 能够给选中的句子和段落生成对应的图表,而且还能进一步的修改配色、编辑文字,简直是图文工作者的神器。而且还是免费的。

3. 海螺 Audio:把文字变成“数字人口播”

海螺是国内 AI 公司出海差不多最好的几家之一了。他们家的 AI 声音应该也是T0 级别的存在了。 只需要 10 秒以上的声音,就可以克隆。而且节奏、语调、情感都相当不错。

只是有时候还是需要抽卡很多次,才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有做数字人需求的,不妨看看。

4. Get 笔记:AI 驱动的“外挂记忆”

Get 笔记其实得到 APP 他们做的,他们宣传的特色就是可以导入得到的笔记。不过我并不感冒。但是他们的AI 功能做的很扎实。

1. 语音转文字速度很快,而且准确度很高,AI 语音转文字我觉得是普通人使用 AI 提效最高的东西了;

2. 跨笔记的搜索和问答。第一点其实很多宣称是 AI 笔记 APP 都做到,他们也可以针对单个的笔记进行问答,但是很少有做跨笔记的。之前我尝试过类似的很多笔记,比如 闪念贝壳、Dot、Voicenote、Me.Bot,他们都各有缺陷。

比如 Dot 是用的最舒服的那个,但是单月¥88 的订阅以及不能复制语音转的文字、难以导出,使得我望而却步。其次就是 Me.Bot,有点过于花里胡哨,而且感觉功能堆砌很多,但实际上利用率低。闪念贝壳是我现在的主力笔记 APP 之一。虽然他还没有上跨笔记问答 (画大饼很久了),不过总体体验起来是最舒服的,而且买断制会员有 AI 也是很不错。如果你在海外,你可以看看 voicenote,我感觉也很棒。当然,你也可以使用 ChatGPT 作为笔记 APP。不过,他的记忆一多,AI 就降智得非常厉害,有时候,我会选择关闭记忆来暂时提高他的智商。

5. Google Labs:体验“黑科技”前沿,让你看得更远

谷歌最近的确是很认真在做 AI 了。有几个我很推荐给大家:

    NotebookLM:把多个文档、网页、视频整合成一套知识体系,还能自动生成个性化播客,帮你更深层地吸收内容。AI Studio (Gemini):Gemini 2.0 Pro 拥有超长上下文能力(可处理大量文本),还能做多模态任务;Gemini Flash 则在响应速度和成本上更占优。ImageFX:谷歌版“Midjourney 平替”,生成的图像质量相当不错,还免费。Learn About:借助 AI 快速下钻了解一个行业、一个产品、一个事物,非常系统化的学习,可惜目前只支持英文,需要美国地区的网络。

6. tldraw:从草图到可交互 UI 的“魔法白板”

compute.tldraw最早只是一个在线白板,如今借助 AI,它能把你的思维导图、手绘草图,转换成初步可交互的 UI 界面,甚至衍生出简易的应用原型。比如早期就是利用 GPT4 的多媒体 API,可以把刚刚画出来的图一键变成可交互的原型。现在他又升级了,他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形成一个 AI 的工作流,你可以很简单地进行编辑,然后批量生成文字、图片、音频甚至视频,然后也方便持续迭代。

7. Flowith:打造自己的“知识花园”

Flowith 我刚刚买了年度会员,我感觉深度的 AI 工具使用者,用久了,就很需要一个强大的知识库。

Flowith出了一个知识花园,你可以在里头收集网页、公众号文章、PDF 等,各类素材都能融合到一个知识库里。

他默认就是一个白板,然后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从知识库中引用不同的模块,来做不同主题、风格、内容的尝试。我觉得这个相对于前面的跨笔记问答 APP,这个更偏向于深度思考和内容输出。

8. 学会用 API:开拓属于你的 AI 应用

很多 AI 平台都提供 API(如硅基流动、Groq、Openrouter等),你可以把这些模型能力嵌入自己的网站、App 或脚本中,做更灵活的定制化开发。大家不要害怕,觉得 API 这东西很难,其实就是一个账号密码。你把他放进比 ChatBox、Cherry Studio、AnythingLLM 等软件中,他就可以以一个很低成本但同时功能可以很丰富的有点去中心化地实现。

9. 不要对代码畏惧:学习Cursor、Trae.ai 等 AI代码编辑器

正如不要对 API 畏惧一样,我觉得 AI 时代来临,大家不妨可以尝试更多破界的探索,比如写代码是一个很棒的方式。并不是写代码本身,而是你可以通过 AI 帮你通过代码来实现比如:我做一个摄影 APP、我做一个批量生成动漫图文的软件,或者小一些,我做一个脚本,帮我自动检查标书里面的错别字。AI 正在成为新一代的 Excel。

10. 把自己当做方法,10 倍比2倍 更容易

我很喜欢《10x 比 2x 更容易》这本书的理论:2 倍增长,往往意味着在旧框架里加倍努力,拖累精力却难逃边际效益递减。10 倍增长则强迫你彻底跳出原思维,寻找截然不同的路径。这背后蕴含的,是“做少而更重要的事”,舍弃一些低价值动作,全力追逐巨大回报。结合 AI 工具,你有了更强的杠杆力量,失败成本也变低。只要敢想、敢试,就能迅速找到突破口。别怕在尝试中犯错,与其小心翼翼挣点微薄效率,不如放手博一下,用 AI 推动自己在 2025 年迎来跨越式成长。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工具 效率提升 创新探索 知识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