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1日
[今日要闻] 以身许国 誓言无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表达对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敬意与哀思。黄旭华院士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表达对黄旭华院士的敬仰之情,他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黄旭华院士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将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多年,默默奉献,为了国家事业舍小家为大家。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习和敬仰。

🕊️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悼念黄旭华院士,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哀思。许多人通过线上平台送花,寄托哀思,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怀念之情。

——黄旭华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黄老,一路走好!”2月10日上午9时不到,湖北武汉武昌殡仪馆门前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送别黄旭华院士。

    10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大厅上方电子横幅写着“沉痛悼念黄旭华同志”几个大字;中间的黄旭华遗像,面带微笑;两侧挽联分别写着“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黄旭华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黄旭华院士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手捧鲜花缓步走向黄老遗像前,深深鞠躬、久久默哀,眼中满是悲痛与不舍。

    在殡仪馆外,来自四面八方的吊唁人群队伍拐了几道弯。大家手捧鲜花,神情肃穆。“未曾谋面,深受其恩!”是吊唁群众说得最多的话语。

    “正是因为有黄院士等老一辈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我们才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有今天的安宁与和平。”坐了一夜火车,从青海赶到现场的赵红霞说,她多次阅读过黄旭华院士的奋斗故事,深受感动,“黄老逝世,我一定要来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感谢您,让我们挺直了脊梁!”“国之功臣,民族脊梁!”“国士无双,精神永存!”很多不能赶来的外地群众,通过线上平台订花送到现场吊唁,数不尽的鲜花卡片表达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哀思。

    武汉大学研究生田胡冰格连夜从外地赶回武汉。她说,曾经听过黄旭华院士的讲座,了解到他的事迹,深知科研工作者的不易,这种科学家精神将永远激励她。

    “噩耗惊天地,悲风恸九州。灵柩归神所,哀悼化春愁。劈波威碧海,斩棘筑龙头。埋名三十载,功利在千秋。”来自河南信阳的中学生王尊,特意为黄旭华院士写了一首诗,以此表达深深的敬意和不舍。他说,黄爷爷非常伟大,隐姓埋名30多年,只为国家事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敬仰学习。

    从湖北赤壁赶来的徐辉带着孩子一起到现场悼念,他曾通过电视剧《功勋》了解到黄旭华院士的事迹。“为了造核潜艇,黄老舍小家为大家,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人。”徐辉说,专门带孩子来,就是想让他学习黄旭华院士的精神,将来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我的一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一生许国尽瘁的黄旭华院士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人接续奋斗、笃行不怠。

    (科技日报武汉2月10日电)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黄旭华院士 核潜艇 共和国勋章 科技 奉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