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人类的第四驱动力 |伊恩·莱斯利
7种培养好奇心的具体方法,内容如下:
1. 虚心若愚 :保持初学者的开放心态,避免因经验或知识积累而陷入思维定式,像孩童一样对世界充满新鲜感。有空要去读读乔布斯,并深入地去了解他;
推荐书籍:《终身成长》[卡罗尔·德韦克 著]
理由:书中提出“成长型思维”概念,强调以开放心态面对挑战,避免被既有认知束缚。这与“虚心若愚”的理念高度契合——承认无知,才能持续学习。
2.建造数据库:持续积累知识储备,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广泛阅读、观察和记录,为深度思考提供素材基础。将自己描绘为一只“好奇的章鱼”。总是在不停地伸出我的触角,然后从各个地方寻觅收获。新的想法是从不同领域之间的交织融合中获得的。
推荐书籍:《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扬 著] 《打造第二大脑》 《笔记的方法》
理由:作者提出“整体性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关联、类比和系统性知识框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与“积累数据库”的目标一致。书中还提供了笔记整理、信息分类等实用技巧。
3.像“狐猬”一样觅食:结合“狐狸”(广泛涉猎)与“刺猬”(专注深耕)的学习方式,既拓宽视野,又深入钻研特定领域。
推荐书籍:《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著] 《思考的框架1-4》
理由:芒格倡导“多元思维模型”,主张跨学科学习(如狐狸般广泛涉猎),同时在投资领域深耕(如刺猬般专注)。书中对“广博与专精”的平衡提供了深刻洞见。
4.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不满足于表面答案,主动追问事物背后的原理、动机或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果各方都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谈判立场,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陷入僵局。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问清楚提出要求的背后有什么情况,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什么。”
推荐书籍:《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著]
理由:经典之作,系统训练批判性思维,教会读者如何通过提问挖掘逻辑漏洞、追问本质原因,是实践“关键性提问”的实操指南。
5.做一个“思想工匠”:像匠人打磨作品一样精进思维,通过反复推敲、修正和连接不同观点,形成独到见解。好的谈判者也是聪明的聆听者,会边听边思考,去试着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或考虑。
推荐书籍:《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著]
理由: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剖析人类思维的两种模式,揭示如何通过刻意练习修正直觉偏差、打磨深度思考能力。书中对“思维精进”的论述与“思想工匠”理念高度匹配。
6.质疑你的茶匙:源自苏珊·桑塔格的启发:对日常事物保持疑问(如“茶匙为何是这种形状?”),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学会做一个“思想工匠”,在有总体规划的同时,刻苦钻研每个细节,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既看中细节也富有远见,
推荐书籍:《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著]
理由:日本设计大师通过重新审视日常物品(如茶匙、白纸),揭示平凡背后的设计哲学与创新可能。这种“对习以为常之物保持疑问”的态度,正是该方法的核心。
7.将谜题变为奥秘:不满足于解决简单问题(谜题),而是深入探索复杂、开放的“奥秘”,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欲。如果想坚持一件事情,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也就是当下,而不是考虑未来。比如,跑步的时候发现空气好好啊,身体感受好棒,而不是想着有一天自己的腹肌。
推荐书籍:《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侯世达 著]
理由:本书通过数学、艺术与音乐的交叉探索,展现复杂系统中的自指与递归现象,引导读者从简单谜题转向对宇宙本质的奥秘思考,完美呼应“从谜题到奥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