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0日
[人 才] 丁利: 为热爱改行何时都不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35岁的丁利,因对蛇类的热爱,毅然辞去医生工作,转行成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专注于毒蛇研究。他克服了深山密林中的艰辛和被毒蛇咬伤的风险,最终其团队发现了亚洲陆生第一毒蛇——素贞环蛇。丁利认为,他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医学知识与生物学研究有相通之处。他希望结合医学背景和动物学经验,开创蛇咬伤流行病学新学科,为毒蛇咬伤的临床诊治贡献力量,其对研究的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令人敬佩。

🐍丁利因对蛇的强烈热爱,从医生转行为毒蛇研究科学家,这一转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蛇类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对生物研究的深刻理解。

⛰️为了研究毒蛇,丁利经常需要在深山密林中进行长时间的跋涉,经历各种危险,包括被毒蛇咬伤的风险,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丁利希望结合自身医学知识和动物学研究经验,开创蛇咬伤流行病学新学科,旨在将毒蛇咬伤的临床诊治与动物学研究相结合,探索毒蛇咬伤的规律,为相关医学领域做出贡献。

    就因为热爱,35岁辞职转行,行不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从一名医生成功转型为研究毒蛇的科学家。前不久,丁利团队发现并命名的素贞环蛇成为亚洲陆生第一毒蛇,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学术期刊《毒素》上。

    丁利最初的职业是医生,但他从小就对蛇感兴趣。2004年,丁利为热爱改行,辞掉了临床医生的工作,离开老家北京,一路南下来到四川,从事与蛇相关的基础研究。

    丁利改行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丁利说,医学会涉及普通生物学内容,两者有相通之处,并且他早已对国内各种蛇的特征烂熟于心。

    做蛇类研究,尤其是毒蛇研究,毫无疑问是危险的。为了寻找毒蛇,丁利时常要在深山密林中跋涉数日。一次在秦岭的科考中,他左手中指被蛇咬了一口,导致他在床上躺了3天,也疼了3天。每每被问及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丁利的答复只有一句:“如果不这样做,我才会遗憾。”

    虽然蛇类研究又苦又累,也不容易出成果,但丁利并不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有多了不起。在他看来,所有的选择都是他追随内心热爱的结果。“就是喜欢,就这么简单。”他说。

    如今,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的科研趋势。丁利希望凭借积累的医学知识和动物学相关研究经验,将毒蛇咬伤临床诊治和动物学研究结合起来,成立一门蛇咬伤流行病学新学科,探究毒蛇咬伤发生的规律。凭借对毒蛇研究的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他正一步步朝目标迈进。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由受访者提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毒蛇研究 职业转型 科学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