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0日
[要 闻] 守护出行“安心路”,他们在黑暗中寻找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春运返程高峰期,兰州通信段职工对兰新高铁金瑶玲隧道通信网络进行深度‘体检’。他们克服困难到达作业地点,在漆黑寒冷的隧道中专注工作,完成无线网络性能测试和漏缆卡扣检查,守护旅客出行安全。

💪兰州通信段职工对金瑶玲隧道通信网络检修

🚗作业地点偏远,路途崎岖,花费近4小时到达

🔍在漆黑隧道中专注检查,完成多项任务

👍10年守护,铁路区间通信安全零失误

——记兰新高铁金瑶玲隧道通信网络“体检官”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 讯 员 王光辉  胡 阳

    冬日的祁连山腹地,寒风瑟瑟。2月6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通信段的职工,对兰新高铁金瑶玲隧道内的通信网络进行了深度“体检”。

    “现在是春运返程高峰期。因此,我们要做好检修,保证隧道无线通信网络正常。”参与相关工作的工长张永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线通信网络对指挥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检查一下氧气瓶,把工具都带上。”检修开始前,相关作业负责人郭鸣霄再次向工友们确认。当日17时,郭鸣霄带上场强测试仪,与通信工周义等4人驱车前往作业地点金瑶玲隧道。工区距离作业地点130公里,沿途山路崎岖,部分路段甚至没有路,只能靠步行。因此,全程足足花费了他们近4个小时。

    到达作业地点并开始“天窗”后,整个隧道里漆黑一片。周义手举天线,缓慢地向前移动。张永程跟在后面,一丝不苟地盯着挎在自己肩膀上近30斤重的场强测试仪仪表屏幕,在密密麻麻的波形图数据中,捕捉安全隐患的“蛛丝马迹”。

    “频率932.0,对应频点1009,场强值-69dBm,信号质量良好。”张永程喃喃地汇报测试结果,眼睛始终没有离开仪表屏幕,“咱们再往前慢慢走走,找到下一个无线网络区段切换位置。”

    他们脚踩槽道盖板的“咚咚”声,打破了漆黑的隧道的静谧。

    “天线方向调整一下。”周义一边缓慢转动场强测试仪上的天线,一边抬头观察着隧道壁上的漏缆卡扣有无松动。

    “这条整齐卡在隧道壁上的电缆与普通电缆不同,上面有很多‘小孔’。它相当于隧道外的信号铁塔,无线信号可以通过这些小孔发送至行驶的列车。”周义指着隧道壁上被橡胶外套包裹的漏缆说,“隧道有多长,漏缆就有多长。每隔1米左右就有一个漏缆卡扣,我们在测试无线网络的同时,还要对电缆卡扣同步检查确认。”

    在头灯照射出的微弱灯光下,他们走几米就会停下检查一番,时而抬头检查漏缆卡扣,时而低头看着仪表屏幕分析数据。一行人精神高度集中,没有多余的交谈。

    “白天跑车,我们只能在夜间进行检修。”周义说,“无线信号看不见也摸不着,要准确测出它们的性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下,呼出的水汽在眼镜上凝结成一层白雾,他们急速地拭去,沉浸在数据分析中,已无暇顾及冻红的脸蛋儿和僵硬的手指。不知不觉中,140分钟检修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他们也顺利完成了金瑶玲隧道的无线网络性能测试和近5000个漏缆卡扣的检查确认。

    列车通过金瑶玲隧道只需1分多钟,然而他们每个晚上需要140分钟去检查确认。10年来,由他们负责维护的兰新高铁浩门至民乐127.27公里的铁路区间通信安全从未出现过任何失误。春运返程持续强劲,他们用无数次无眠的坚守,续写着“连续10年安全零失误”的优异答卷,守护旅客出行的“安心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兰新高铁 通信网络 隧道检修 安全守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