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梁文锋在DeepSeek的价值理念也是很好的echo: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世界得以运转,这是标准说法。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使社会充斥着贪婪和赤裸裸的野心。其原因是结构性的、技术性的且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包括国外竞争、自动化程度提高、迫在眉睫的不确定性。作为个人,我们同样倍感压力: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我们必须打造我们的个人品牌,打磨我们的简历,并让我们的孩子做好同样的准备。我们哀叹自己的态度变得多么功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得成功,而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我们的共同信念,即市场会对个人理性、自我追求的行为予以奖励。本书质疑的正是这个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些最坚定的异见者才是我们这个市场驱动时代的真正偶像。那些选择退出的人,那些放弃激烈竞争的人,以及那些缩小规模而非扩大规模的人——他们追随自己的心血来潮、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真实本性。在一个追求一己之私的世界里,我们反而可以信任无私的热情。
看似无私的行为常常比看似利己的行为成果更丰硕。非预期的效果往往因其非预期的性质而更加强大。因此,驱动当今市场社会富裕最强大的推动力不是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使别人相信,他们追求的是目标、热情、对手艺的热爱-除自我发展以外的一切。
美国最早的资本家,17世纪清教徒的后裔,尤其属于那些不情愿的资本家,他们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一种神圣的召命,但还是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只要热爱就能成功,但我们应该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这样充满热情的人。对市场回报漠不关心并不足以保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但这会日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只有那些对自身利益视而不见,追求更高、更基本需求的人才能获得他人信赖。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足,人们自然会把视线从人身安全和物质舒适等目标上移开,转而去关注那些与工具主义背道而驰的事物。无私是有回报的,但只有那些看起来真正无私的人才能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