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推出超柔性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该晶体管具备极高的耐用性,即使在经历曲率半径仅2.2毫米的10000次弯折循环后,电学性能依然稳定。它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记忆过程,有望推动人工智能硬件的发展。此外,该晶体管在长时程特性中表现出卓越的线性度,手写数字识别准确率高达93.2%,预示着其在健康监测、智能穿戴以及更广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超强耐用性:** 柔性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即使在经历曲率半径仅2.2毫米的10000次弯折循环后,电学性能依然保持稳定,展现出卓越的机械可靠性。
🧠 **模拟生物神经:** 通过调控栅极脉冲电压和宽度,该晶体管能够像神经元一样精准控制突触后电流,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为人工智能硬件落地提供了可能。
🎯 **高识别准确率:** 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在长时程特性中展现出卓越的线性度,手写数字识别准确率高达93.2%,证明了其在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 **可穿戴应用前景:** 凭借其柔性和耐用性,该晶体管可用于运动时佩戴的健康监测设备,以及各种灵活的智能穿戴配件等,为下一代可穿戴神经形态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IT之家 2 月 9 日消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刘琛副教授等人,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敏团队合作,于今年初在 Advanced Materials (5 年 IF=30.2)发表题为 Ultra-Flexible High-Linearity Silicon Nanomembrane Synaptic Transistor Array 的研究成果。

该论文提出的柔性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为下一代可穿戴神经形态电子设备的发展、系统集成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候选器件,论文第一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刘琛副教授和张敏教授。
IT之家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获悉,柔性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的耐用性超强,经历曲率半径仅 2.2 毫米的 10000 次弯折循环后,电学性能纹丝不动,可用于运动时佩戴的健康监测设备,以及各种灵活的智能穿戴配件等。
而且,通过调控栅极脉冲电压和宽度,晶体管能像神经元一样精准控制突触后电流,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为人工智能硬件落地推开了一扇大门。
此外,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在长时程特性中展现出卓越的线性度,手写数字识别准确率达 93.2%,可以应用到诸多领域。

超柔性硅纳米膜突触晶体管器件及应用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