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补做了两个采访,关于政策调整下普通人的反应。
采完后挺感慨,其实人的真实生活里容不下太多批评与对抗,尤其是对抽象的东西,或者为了某种抽象的东西。人无法只围绕理念存活。
比如,工作很忙,意外怀了三胎,对精力、经济、照护负担的抽象思考再多,当小小的胎心在 B 超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时候,一切理性推演都被推翻了。
比如,相信生育是个体的事与单位和领导无关,可是当追求或抑制生育成为领导的任务,自己也就不防御了,环境鼓励你做什么就顺着做呗。
一些抽象的东西不是不存在,只是不彰显。比如对个体权利的觉知,比如对权力的不信任。但它们只是附着于对具体事件和行动的直觉,或变形成一种模糊微妙的不舒服的感受。
普通人在生活里,就像鱼在水里,水流的方向、温度、有没有天敌,就决定它要往哪里去。
我也是一条鱼,一条无法为理念的实现对抗太多的鱼。
从这个角度,理解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逻辑。比如排斥建立太多社会关系,排斥与家人的紧密联系,放弃很多东西,因为我想活在我的理念里,我不想它被真实生活里各种各样的干扰阻断,所以我整个人都活得很抽象,并不具体。
但我抽象的生活并不全是出自我的选择。这种生活在超大城市具有普遍性,因为超大城市的组织以生产和效率为首要目标,排斥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活得具体而低效。
所以缺少关系网络和生活网络的大城市的人,生活由两部分构成:忙碌的生产/工作;抽象地了解、认识和思考。我们没办法感知真实的世界和具体的人了。
我们是活在那条名为大城市的河流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