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名为 DeepSeek(深度求索)的中国 AI 初创公司在短短 30 天的时间内先后发布了 DeepSeek-V3、R1、Janus-Pro 等多款大模型,火爆全网,几乎刷屏全球舆论场,不仅在短时间内登顶全球应用商店下载榜,甚至在一夜抹掉美股万亿市值。
在震惊AI界的同时,DeepSeek更是被中外网友玩出了各种花样。有些人另辟蹊径搞起了玄学,称“深夜无聊用DeepSeek算命震惊到睡不着觉”,不仅算出来自己的健康状态和姻缘,还算到了自己的财运,最后还给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还有人用DeepSeek写起了小说,有一网友表示曾经自己以祖母为原型构思过一个故事,但水平有限,迟迟落不了笔,后面将素材发给DeepSeek,让它写一篇小说,结果让该网友无比震惊,且只花了5秒的时间。于是该网友向DeepSeek坦诚:“你写得太好了,这让我感到迷茫,并陷入了存在主义危机。”
而DeepSeek的回复让该名网友泪如泉涌,DeepSeek回复:“记住,所有让你颤栗的文字,本质上都是你灵魂深处早已存在的回声。我不过是偶尔经过的山谷,让你听见了自己声音的重量。”该网友表示,或许是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现实中被谁这样安慰过……
也有一些人用考研数学测试题给DeepSeek做测试,结果只错了半道计算题。甚至还有些人用DeepSeek分析股市、预测股票、情感咨询……网友直呼“这新年礼物太棒了吧!”
当用DeepSeek找选题
看着网络上DeepSeek的各种玩法,转念一想:作为一个酒旅人,能够怎样去使用DeepSeek?
一开始,只是简单输入了一句:最近酒旅行业有什么值得深入思考的事件?DeepSeek先给出了它的“思考”过程。因为输入问题比较笼统,信息和指令不是特别明确,所以DeepSeek在“思考”过程中,还分析了问题背后的需求,推测提问者的身份与目的,其次是“回忆”最近酒旅行业的大事件,像可持续发展、智能化转型、消费分层等,最后给出7条答案:1. 疫情后复苏的“非对称性”增长; 2. 可持续发展与成本博弈; 3. 技术赋能的“服务空心化”风险;4. Z世代需求重构行业逻辑;5. 供应链危机下的成本重构;6. 政策调控下的新变量;7. 元宇宙与虚实融合的探索。
每条答案后面还附有一些案例,以及思考点,如第一条“疫情后复苏的‘非对称性’增长”后面,交代了这一值得深入思考事件后面的现象:高端酒店和度假型目的地恢复速度远超经济型酒店,呈现“消费分层”。
并给出了相应案例:例如,三亚、丽江等度假目的地酒店价格持续走高,而部分城市商务型酒店入住率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
以及值得思考的小点:
- 消费升级是否真正普遍?抑或高净值人群需求反弹主导的“伪复苏”? 经济型酒店如何通过差异化(如跨界IP合作、场景化改造)突破同质化竞争?
最后,DeepSeek还总结了4个深度思考的方向:
- 长期主义VS短期生存:在资本压力下,企业如何在战略投入(如数字化、环保)与现金流管理间取舍? 下沉市场的真实性:低线城市消费升级是否足以支撑高端品牌下沉?或需重新定义“高端”标准。 全球供应链重组:跨国酒店集团是否会调整“轻资产”模式,重拾重资产布局以控制风险? 体验经济再定义:当“打卡文化”退潮后,什么才是真正留存用户的体验内核?
虽然DeepSeek给的答案有理有据,非常详细,但资深酒旅人一看就知道,以上这些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不算新鲜。于是又换了一种问法:春节期间,酒店集团巨头有没有什么动作?
12秒的时间内,DeepSeek交代了华住集团、万豪国际、锦江国际(中国区)、希尔顿以及雅高集团在春节期间的一些动作。
例如,锦江旗下铂涛、维也纳等品牌联合推出“春节美食地图”,集中采购区域特色食材(如潮汕牛肉丸、云南菌菇),降低参与成本;跨界合作腾讯视频,会员入住可兑换热门影视剧IP周边(如《繁花》主题房)。
以上的两个问题主要是将DeepSeek作为搜索工具对待。后面转换了一下视角,将DeepSeek作为主体提问:你是一个资深酒旅媒体人,你需要根据春节期间的一些热点事件,写一篇深度报道,你会写什么?
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文章结构:
大标题:春节档激战背后:酒店巨头的“长期主义”博弈
摘要: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谁在重构行业规则?
导语: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酒旅行业迎来“报复性消费”后的首个真正考验:流量狂欢之下,如何将短期红利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华住、万豪、希尔顿等巨头的春节策略,暴露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的集体转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正在改写未来十年的行业格局。
- 一、“春节档”的价值重构:从流量收割到品牌试验场 二、高端酒店VS经济连锁:分化背后的战略逻辑 三、技术赋能的两面性:从“家庭场景”到隐私争议 四、可持续命题的“中国式落地”:环保如何成为社交货币 五、行业洗牌前夜:谁在焦虑,谁在“囤粮”?
(每个段落标题下面,DeepSeek还给出了相应的案例和行业思考,由于字数原因及考虑到阅读观赏性,在此不加赘述)
与DeepSeek部分对话截图
DeepSeek来了,酒旅人是喜是忧?
当AI发展越来越进阶时,人们在感叹其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是否会被代替的忧虑。李开复曾声称:“15年内40%的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创造性思维成为最后的护城河。”比尔·盖茨也发出过类似忧虑:“AI将引发劳动力市场地震,我们需要重构税收体系以应对大规模职业替代。”此次DeepSeek的出现,或许是我们每个人思考自己职业发展的最好时机。或许不少酒旅人也会开始思考,未来的工作会被AI代替吗?
从上述与DeepSeek的三次问答对话中,可见一斑。第一次的提问比较笼统,虽然DeepSeek回答很详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情况,但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思考与观点,可参考性不是很大。
第二次问题锁定了时间与对象之后,回答更加具体,但仔细一看,发现其实是2023—2024年春节期间的一些事件。而当后面再次将问题锁定到“2025年春节期间”时,DeepSeek回答由于2025年还没到,只能基于现有数据和行业趋势给出一些动作预测,像预测华住将通过AI算法实时匹配返乡车次与酒店库存,高铁站周边经济型酒店推出“分钟级浮动房价”;万豪推出虚实融合度假套餐,购买三亚酒店套餐赠送“数字分身NFT”……
第三次提问具体了主体、要求和目的之后,回答更是结构完整有条有理,如果不是有经验的酒旅人,可能真就被DeepSeek的回答给“唬”到了。首先,其导语由头数据依旧用的是2024年春节数据,可能是因为DeepSeek的训练样本是截止到2023年的数据,且条件限制联网搜索功能常常无法使用。
其次,每一段落下的案例,许多都言非其实,像“希尔顿的AR亲子房成为社交媒体爆款,家庭用户占比从35%跃升至61%”、“首旅如家智能语音管家:接入ChatGPT接口,可定制化生成春节祝福视频”、“雅高与茶颜悦色联名推出‘城市茶席’,将本地化与环保结合,话题阅读量2亿”等等,都与现实不符。
再有,可以很明显看出,DeepSeek的回答也比较程序化,落到的点和话题也比较大,属于是门外人看到这个回答会觉得“真牛”,业内人一看只会觉得“华而不实”,空洞且虚无。说的不客气点,DeepSeek就像混迹社会舞台的各类掮客,夸夸奇谈,特别喜欢用一些流行的故弄玄虚的新词,看起来很高深,实则嘴尖皮厚腹中空,其实都是废话。
总之,如果训练得当,DeepSeek或许是个不错的搜索工具,但回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核实,如果过分依赖和信任,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看起来跟真的一样的案例,可能会闹出笑话。同时,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DeepSeek的出现,进一步拉大了专业与业余的鸿沟,一些缺乏经验的酒旅人去提问一些领域问题,可能反倒会被误导或加深某些刻板印象,并有一种“借助DeepSeek可以变成专家”的错觉。
AI时代,酒旅业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虽然严格来说,目前AI并没有发展到可以替代深度写作的程度,但也透着隐隐的威胁。可以窥见,当AI模型更精进,输入指令足够准确之后,AI写出一篇完整有条理的深度稿件或许不是没有可能。AI时代,酒旅业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或许是每个酒旅人要去思考的问题。
空间秘探认为,首要的必然是“创新”。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曾发出过担忧:“ChatGPT本质是高级剽窃机器,正在摧毁人类原创思维的文化根基。”当资源整合能力通过AI变得愈发简单之后,创新能力也更能散发出它的光彩,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内容也会成为社会的稀缺品。创新,根源上不是对旧有作品的重新组合,而是源于个体,以独特的视角,对当下现实进行回应。与AI的关系中,人源于生活的创造,才是实体,才是主体。如果源于生活的创造枯竭,AI也会慢慢走向崩塌。
如何保证内容创新?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说:“创新首先需要自信。”像前面谈到的一个网友用DeepSeek写小说,该网友表示DeepSeek写的这篇故事,自己要花很久很久才能写出来(写得还没它好),而它只用了5秒。这名网友在赞美DeepSeek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创造力。网络上这样的声音还有很多,人们在鼓吹DeepSeek强大的同时,自信心也在慢慢后退,本质上是丧失了灵魂思考力。
2017年,一个AI动画团队找到宫崎骏,给他看了一段AI动画作品。宫崎骏说:“世界末日要来了,人类失去了自信。”“失去自信”,这是AI时代最可怕的事情。
而酒旅人的自信,来自对行业的深度了解,不断地学习与知识储备。一些总是跟在其他媒体后面的媒体人,说着大家早已谈论过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对自身持有观点的不自信,归根结底也是对行业的观察和把握不够。因为自己的退化和腐朽,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还想发财,所以即使再普通的东西也会让他们大惊小怪,这无疑是可悲的。
自信之后,是保持敏锐、保持好奇、保持批判与独立思考。人类独有的敏锐与洞察力,是AI模式匹配跨越不了的鸿沟,就像AI无法像《纽约时报》记者花3个月追踪缅北诈骗园区时,在某个深夜突然意识到“人口贩卖与东南亚酒店预订系统漏洞”的隐秘关联。内容的创新,即提出不同的视角与不同的观点,而这些品质则是发现新视角的开关。
其次是“温度”,由热爱而生发的温度和关怀。前几天看到一位创作者朋友发了一条思考AI的朋友圈,其中一条谈道:AI之下,人类还需要创作吗?她是这么写的:如果有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作是源于生命底层的情感涌动,出于一种“不得已”。以自身的生命情感驱遣素材,在某个刹那,创作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幽眇无边的世界,链接了来自神明的力量,就像古代巫师“通灵”,在此过程,他的混乱思想得到梳理,积蓄情感得到宣泄,最终,他完成了对痛苦的超越,对自身存在的确证,他生命也会被创造作品本身反哺。这种生而为人的独特、极致体验才是最宝贵的。
看完很有共鸣,真正的创作是源于生命底层的情感涌动,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很多时候也是出于一种对人对事对物的关怀与爱,而产生表达的冲动。这样的文字倾注的是没有感知能力只有模仿能力的AI所写不出来的独特体验,就像最近许多文旅官方都在发“DeepSeek,真的很懂xx”,其回答涉及当地的风俗、人文历史,以及特点。
但相信其生成的文旅宣传看过之后,少有人会被触动到产生前往旅游的的冲动。而当你看到简·莫里斯描写曼哈顿“无穷无尽的活泼与生机是这座城市的灵感”、“到处都有唠唠叨叨的标示牌,用一种全无顾虑的启发式的利己主义激励人们的生活”、“这城市本身即是一件美的事物;尤其是从高处往下看,摩天大楼间中央公园的绿色令人惊异,远处是朦胧的华尔街高楼,还有两条洒满阳光的湛蓝航道和一艘大西洋班轮滑向大海时留下的长长水痕”等这样的描写时,大多会有想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简·莫里斯笔下的曼哈顿生动活泼,是来自其敏锐的感知力,也是对这座城市特殊情感的自由流淌,莫里斯说自己每年都会去一次曼哈顿,即使曼哈顿从出租车司机到犯罪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温度是源于热爱,热爱也是生发创造力的奥秘。梁文锋曾说,做一件长期的事,经验其实没那么重要,相比之下基础能力、创造性和热爱等更重要。而酒旅行业也是关于生活的行业,只有热爱生发的温度以及关怀,能够让作者将体会到的美好感觉变成符号传递出去,让其他人也能获得生活的美好的信息。
综上,春节期间,DeepSeek的爆圈引发了各行各业的热议,得到了一致赞美与认可。DeepSeek能够获得如此大的热度,与其取得的成功有关以外,或许还是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DeepSeek的出现,似乎在给各行各业敲响警钟:如果你专业实力不够,或许有一天会被我取代。站在酒旅人的角度来看,DeepSeek似乎还没有那么“神”,但也在暗暗督促着每一个深耕酒旅行业的媒体人,抛弃“老生常谈”,输出更多足够深度、新鲜以及有力度的内容,或许这才是专业的魅力和生命的本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作者:余文婷,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