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2月07日
济南甜沫未了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五香甜沫是济南传统美食,味道微咸,食材丰富。它在民间广受欢迎,有多种传说来历。作者分享了制作方法、与老友的美食交流及母亲的回忆,充满家的味道。

🍜五香甜沫是济南家喻户晓的美食,味道微咸带热,食材多样。

🎤作者与老友交流各地美食,如济宁胡辣汤、济南油旋等。

💖作者回忆为母亲做甜沫,体现家的味道与牵挂。

📜甜沫有多种传说来历,但确切来源已难以考证。

“五香甜沫”不甜反而带点淡淡的咸味,无需大惊小怪,这可是济南人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美食。尤其北风呼啸的寒冬时节,喝上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甜沫,满足了味蕾温暖了胃,直至全身热乎起来,立马神清气爽。

早年间,大街小巷的小吃店,早点摊都食客满满,再配上马蹄烧饼卷上一根刚炸出锅的热油条,那才是绝好的搭配。现在高档酒家的自助餐也备有甜沫,八方食客可随心所欲品选济南的传统小吃甜沫。

我喝过大街小巷小吃店的甜沫,也品尝过自助餐的甜沫,食材、味道虽有差异,总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几十年来,我钟爱的是家母教做、传承至几代人的家庭味的甜沫。原材料有小米面,煮熟且用冷水浸过的粉条,熟花生米,切成细条的豆腐皮,洗净的菠菜段等。

家传的制作程序,先把小米面调成稠糊状,倒入沸水锅里,均匀搅拌熬成稀稠合适的小米面糊。加入熟花生米、熟粉条、豆腐皮和菠菜等配料,根据个人口味撒上少许细盐,搅拌均匀。

最后一道画龙点睛的程序非常关键,热锅凉油炒一下姜末,章丘大葱切碎的葱末,五香粉翻炒,待香味四溢时,趁热浇在小米面糊上,搅匀即大功告成。

“甜沫”的由来传说不一,有说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为祈福,令人做成小米糊状物作祭祀贡品,后传入民间,加入蔬菜和多种配料演绎而成甜沫,至今已超过600年。朱棣皇帝还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为中华文明史留下辉煌灿烂的篇章。

民间另有说法,甜沫乃添末的谐音。其实就是小米面糊里添上姜末、葱末等菜末配料而成。添和末两词连起来,天长日久,传承至今成了家喻户晓的甜沫。有关甜沫来历究竟哪个准确已不重要,也无详尽的史料记载。穿越时空,甜沫已是济南人家喻户晓的舌尖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皆有各地传统美食。读“乡愁里的胡辣汤”颇有感触。我有共事近20年的老同事宋先生,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退休后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他乃济宁人士,多次向我推荐济宁胡辣汤,我也不遗余力地宣扬济南甜沫。

某年冬日,我俩相继退休,我去拜访他,在他家厨房我按家传的方法做了甜沫,他一连喝了三碗,赞不绝口:微咸,微辣,色香味俱佳。他还振振有辞向我推介其家乡的胡辣汤,并要亲自下厨为我做一道胡辣汤。我趁机为他们夫妇推荐济南油旋、盘丝饼、把子肉等泉城名吃,还讲述了从济南走出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偏爱油旋的故事。每逢有济南的亲朋好友到北京探望季老,总会带上十多个新鲜、正宗的油旋。季老还欣喜地为济南大观园做油旋的高手店铺题匾“油旋张”。老友宋先生不甘示弱,夸夸其谈大讲济宁的甏肉,夹饼等。老友相见竟成为隆重的家乡美食推介会……

家母23岁生育了我的大姐,至生下我的么妹,共生育我们姐弟8个,我排行老五,但是家中长子。她身体瘦弱,花甲之年又患上哮喘病,靠吃“安茶硷”药片,暂时缓解憋气的痛苦。某日傍晚,母亲把我唤到她床前,断断续续地说“想喝点甜沫”。我赶忙让弟弟妹妹做帮手,找出粉条,花生米,青菜等物,按家母教做的方法做了一碗甜沫,一勺一勺地喂她。母亲消瘦的面颊渐渐地露出淡淡的笑容。望着慈母,我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泪珠悄悄爬上脸颊……

母亲养育我长大,教我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做五香甜沫。人生路上,我遍尝世间百味,唯独五香甜沫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深埋于心底的牵挂。正如那句“味至浓时即家乡”,每每品尝起那碗五香甜沫,虽已耄耋之年,我的思绪仍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回到儿时的记忆,回到母亲慈祥的笑容之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五香甜沫 济南美食 家的味道 美食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