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2月07日
探究行星起源,年轻恒星原行星盘磁场特征首次被成功观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天文学家利用ALMA首次观测到年轻恒星周围的磁场,揭示了行星形成的关键一环。通过研究原行星盘中尘埃颗粒的排列,绘制出恒星磁场的三维结构“指纹”。这项研究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行星如何从围绕年轻恒星旋转的气体和尘埃盘中形成的理解。研究团队利用ALMA观测了HD 142527周围的原行星盘,发现尘埃颗粒与磁场线对齐,从而可视化和测量了原本不可见的磁场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行星形成区域的磁场条件。

🔭天文学家利用ALMA观测年轻恒星HD 142527周围的原行星盘,首次成功探测到正在形成行星的年轻恒星周围的磁场。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尘埃颗粒的排列,绘制了恒星磁场的三维结构“指纹”,类似于铁屑显示磁铁周围磁场的方式,揭示了磁场在行星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认为,新绘制的磁场结构可能导致原行星盘内出现强烈的湍流,进而影响行星形成过程,为理解行星起源的吸积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IT之家 2 月 7 日消息,科技媒体 scitechdaily 昨日(2 月 6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 / 亚毫米波阵列(ALMA),探测年轻恒星原行星盘的磁场特征,解开了行星形成之谜的关键一环。

天文学家首次成功观测到正在形成行星的年轻恒星周围的磁场,通过研究尘埃颗粒的排列,他们绘制了恒星磁场的三维结构“指纹”,这一发现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行星如何形成的理解。

目前在天学家中,行星起源的主要理论是吸积理论,该理论描述了行星从围绕年轻恒星旋转的气体和尘埃盘(称为原行星盘)中形成的过程。

IT之家注:这个过程始于微小的尘埃颗粒碰撞并粘在一起,逐渐形成更大的结构。包括磁力在内,许多力影响着这些尘埃颗粒的运动,然而,到目前为止,测量原行星盘中的磁场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这项研究中,由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大桥 Satoshi 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使用 ALMA 观测了 HD 142527 周围的原行星盘,HD 142527 是一颗位于豺狼座、距离地球 512 光年的年轻恒星。

研究人员发现,圆盘中的尘埃颗粒与磁场线对齐,这使得他们能够可视化和测量原本不可见的磁场结构,类似于铁屑如何揭示磁铁周围的磁场。该团队认为,这个新绘制的磁场结构可能导致原行星盘内出现强烈的湍流,进而影响行星形成过程。

既然这种探测年轻恒星磁场指纹的方法已被证明有效,该团队希望将其应用于更多恒星,并测量更靠近恒星的磁场,以更好地了解行星形成区域的磁场条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LMA 原行星盘 磁场 行星形成 天文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