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2月07日
9个对我帮助巨大的高效微习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总结了9个简单又高效的微习惯,旨在帮助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加得心应手。这些微习惯包括晚上进行思维漫游、维护思绪备忘录、记录每日进步、激活副交感神经、工作瓶颈时动手、用提问活化学习、更换环境、利用触手可得的提示、以及用简短写作表达看法。通过实践这些微习惯,可以有效掌控大脑活跃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身心健康,并提升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知。

🧠晚上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漫游」, 通过睡前翻阅旧笔记,迫使大脑集中注意力,避免自我审视和批判,从而规避情绪波动,产生充实感,并清理思绪,促进睡眠。

📝维护一份日常的「思绪备忘录」, 在工作和学习时,记录一切思考中产生的碎片,如新概念、可行方法、信息点等,并建立电子笔记系统,方便随时搜索和复用,将过去的经验和想法应用于当下。

🧘‍♀️日常多激活副交感神经, 通过缓慢深呼吸(每10秒呼吸一次)、发呆、到自然界走动等方式,缓和身体压力,促进自我修复,改善身心健康,缓解长期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带来的不利影响。

💡工作遇到瓶颈时,停下来,动动手, 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接水、整理文件、打扫卫生等,让大脑从聚合思维切换到发散思维,从而更容易灵光一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学习时,用提问来活化学习效果, 在阅读文章、读书或学习知识点时,先提问自己已知的内容、想知道的内容、以及知识点的意义,激活大脑的警觉系统和预测加工系统,更好地编码和内化知识。

大家好,新年快乐。

2025年已经拉开序幕,愿新的一年,每位朋友都能全力奋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作为新年的第一篇推送,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9个简单又高效的微习惯,它们都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心得,对我帮助巨大。

希望今天的推送,能够帮你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加事半功倍,让你新的一年,过得更得心应手。

1.晚上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漫游」

许多人都有一个困扰:一到晚上,脑海里总是不自觉地开始胡思乱想,要么陷入「深夜emo」之中,要么沉浸在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里面,非常影响睡眠。

原因在于:一方面,夜晚阻断了外部信息的摄入,大脑会将更多的资源放在内部网络上;另一方面,经过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前额叶的抑制能力会下降,难以抑制各种各样的想法浮现。

因此,我们的大脑往往在晚上会更活跃,更容易唤醒种种白天不会想到的念头,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起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是: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漫游」训练,来主动地掌控大脑的活跃。

我的做法是:在睡前一段时间,打开自己的笔记本,随机翻阅和浏览之前做的旧笔记。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问自己:

这条笔记能够跟其他什么笔记联系起来?

它们能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和想法?

我对它有没有什么新的感受和问题?

这个做法,实际上相当于迫使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部,避免它转入对内部的自我审视和批判,从而规避情绪波动。

除此之外,它还能帮你产生充实感和获得感,让你感觉这一天是有所收获的;以及让大脑感到疲劳,清理掉堆积在后台的思绪,从而更容易入睡。

如果你也发愁于夜晚大脑太过活跃,或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来促进睡眠,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2.维护一份日常的「思绪备忘录」

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当我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打开一页笔记,把它作为「思绪备忘录」,在上面记录一切思考中产生的「碎片」,以备将来查询和复用需要。

什么意思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读一篇文章,看到一个陌生的新概念,对它有些兴趣,但没有紧迫到要马上去学习,我就把它记下来,等后面有空时再去学习。

工作时,突然想到有一个可行的方法,可以尝试去处理以后的某个问题,我就把它记下来,等将来处理对应问题时可以用用看;

日常生活中,碰到某个将来有可能用到、查到的信息点,比如一个数据、一个提示、一个注意事项,乃至于某个地方怎么走、某家店的某种饮品不好喝,我都会简单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询。

同样,不论做什么事情,当我开始任务时,第一步都会在这份备忘录里面搜索一下对应的关键词,看看我之前有没有记下什么需要注意、可以使用的信息。

(必须用电子笔记,并且要电脑和手机同步,这样才能直接搜索关键词)

这个方法屡屡帮上我的忙,让我得以把过去的经验和想法「信手拈来」,用来处理当下的问题和需求,事半功倍。

推荐给每一个人,强烈建议从今天起把它用起来。

3.每天用一句话记录自己的进步

我之前提到过:做日记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它能够将每一天的自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而有意义的叙事,让你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实感」,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知。

但是,可能对不少朋友来说,做日记还是太麻烦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所以,我推荐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法:

每天想一想自己比过去的一天进步了什么,然后用一句话把它记下来。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下面这些:

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知道了一个新的东西,对世界的认知又清晰了一点;

做成了一件「非日常」的事情,让自己切实地感到是有收获的,是能够胜任的;

得到了某种肯定、赞赏和褒奖,为自己提供了充实的反馈和力量。

……

不用写很多,也不用特别详细,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就好,只要让自己回顾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这会让你的每一天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充盈你的生命。

4.日常多激活副交感神经

我们的身体有一对自主神经系统,用来维持我们日常的生理需求。其中一种叫做交感神经,是用来使身体兴奋的,用于应对问题、挑战和压力;另一种则叫做副交感神经,用于让身体平静下来,促进消化和节能,缓和身体的紧张。

这对神经系统本来应该是互相颉颃、互相抑制的,这样才能让身体长时间处于良好的状态。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高度的兴奋和紧张。我们时常需要面对大量的问题和挑战,接收大量新鲜信息的冲击,对未来充满担忧和烦恼,因此,我们容易长时间处于交感神经的兴奋之中。

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它实际上相当于长期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之中,在加重身体的磨损。

因此,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多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它来缓和和抵消掉身体的压力,进行自我修复。

如何激活副交感神经呢?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缓慢地深呼吸。大约每10秒呼吸一次(5秒吸气,5秒呼气),能够充分地提升血液里的氧气含量,刺激副交感神经,同时让呼吸的频率与脑电波耦合,从而让我们迅速进入平静的状态。

发呆。什么也不做,不看手机,不看电脑,不看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想。你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烦躁、很无聊,但坚持一会,等神经系统切换过来,你就会开始感到平静。

到自然界(比如公园和绿地)里面去走一走,逛一逛,让注意力彻底放松下来。如果没有条件,那么看一些跟自然相关的纪录片、风光片,也是可以的。

坚持这个习惯,把它内化到自己的每一天里面,你会发现,你的状态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5.工作遇到瓶颈时,停下来,动动手

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小技巧:当工作遇到阻碍时,或者感到大脑转不动时,又或者需要想出一个创意时,不要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这样是没有用的。

这时我会怎么做呢?我会站起来,找一些需要动手的、简单的事情去做,比如接杯水,整理文件,收拾物品,甚至打扫卫生……诸如此类。

一般情况下,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往往突然就会灵光一闪,有一些思路和方向,更容易去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当我们专注于工作时,我们使用的是聚合思维。它是「点」的思维模式,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去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但它是不利于想出其他路径和可能性的。

而当我们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其实还在回放着刚才的任务。这时,大脑采取的是发散思维。它是「面」的思维模式,会把注意力扩散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像一束探照灯一样扫过思维的海面。

这时,许多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和可能性,就会浮现出来了。

这个方法也可以推而广之:如果你有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要解决,不要急着去思考它、分析它,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妨试一试:把它放在大脑的后台里,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让自己放松,出去散散步、吃点东西、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做一些其他的简单工作,让大脑在后台充分地酝酿它、加工它、处理它。

这样,可能只要几天,就能想出新的突破口喔。

6.学习时,用提问来活化学习效果

很多人的习惯是被动学习,也就是一股脑地接受阅读和学习的内容,来慢慢消化。但这其实不是最有效的做法。

最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是通过提问来活化学习的效果。

原因很简单:这种「提问式」的学习方法,会激活大脑的警觉系统和预测加工系统,让大脑更好地编码学到的知识,并把它们放在对应的位置,从而更容易将知识巩固和内化。

一个简单的操作是:当你看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时,不要直接打开它,而是先问一问:针对这个主题,我都知道什么?我想从中再知道一些别的什么?

同样,当你读书时,看到一个章节、或者作者抛出的一个问题时,不要急着往下读,而是先问一问自己:我会如何解答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和观点是什么?

当你学到一个知识点,也不要只是停留在它的表面上,而是问一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有助于解决我的什么问题?能够帮我理清哪些困惑和需求?

这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学习技巧,它能够将你吸收新知识的效率提升数倍。

7.做重要的事情时,试试换一个新环境

大脑有两个非常底层的功能:一是,它善于在事物之间创造联系;二是,它善于发现事物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

将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

当你想完成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时,不妨换一个新的环境。

为什么?因为当你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的时候,大脑会被高强度地激活起来。一方面,它会对过往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方式进行审视,让我们能够更认真地工作,不容易出错;另一方面,它也更容易把新知识跟环境建立联系,用更丰富的环境线索来储存新知识。

比如你天天待在家里,现在想考一个证书,那么更好的做法,不是在家里学习,而是出门,找一个平时没去过或很少去的地方,比如咖啡馆、图书馆、自习室……在里面学习。

甚至,你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新场景」,比如:

不要在一个座位待太久,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位置,高频度刺激大脑;

时不时改变办公室和书桌的装饰和摆设,来刷新大脑对环境的认知;

试着去不同的地点和场所工作,每一个场所对应一种类型,方便大脑建立联系。

……

这可以最大化大脑的运转效率,让你的工作和学习更加事半功倍。

8.利用触手可得的提示提醒自己

很多人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学到了非常多的方法,觉得它们都很好用,但是太多了,怎么样才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改变自己原本的思维习惯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可能简单到令你不敢相信。说白了,它只有三句话:

1)拎出 1-3 个你想实践的做法。

2)把它们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3)不断有意识地重复它们。

比如,你可能从我的文章里学到一个笔记技巧,想实践它,怎么做呢?把这个技巧写下来,记在便利贴上,写在记事本上,贴在办公桌上,做成手机壁纸,放到笔记软件首页……诸如此类。让自己在生活中,但凡需要做笔记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它,不断地提醒自己。

你想试用一个新的工作流程,那就把这个流程写成一、二、三……的步骤,贴在工作的电脑桌面或软件上,让自己进入对应的工作状态时,就能一眼看到;

你想改掉工作中粗心的坏习惯,那就把需要检查的事项写成一张简单的清单,贴在工作后能看到的地方,让自己完成工作后顺手对着检查、核对一遍。

这个过程里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大脑会很容易对日常机械重复的事物「熟视无睹」,因此,你需要经常去更改这个「触手可及」的位置,最好是半个月到一个月改动一次,不要让它长期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可参照上面的第七条)

9.用简短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

每一天,你的生活里一定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东西,你一定会有一些看法,只是可能很少认真地去思考它们,任由它们产生了又消失。

如果你是这样的,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一旦你产生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看法,就用简短的文字把它写下来。

这个看法可以是什么呢?可以是对发生的新闻和社会事件的观点,可以是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受,可以是看完一部电影之后的想法,也可以是读完一篇文章后的消化和理解……

不需要很长,也不需要很复杂,短到两三百字,长到一千字,都可以。能够把自己的思考讲清楚就好,不需要刻意追求写得很好。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没有什么相关知识,想出来的观点也很普通,有必要写下来吗?当然有,它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我们自己看的。

这个做法,实质上是对大脑的一种训练。你越是让大脑去思考、加工、表达,大脑就会将越多的资源供给到这些功能,让它们变得更强大。

这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微习惯 效率提升 身心健康 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学习获得快速进步的一个关键是:尽快承认自己不行。 承认自己不行,不是指丧失自信,而是以一种白纸心态,从零开始。这是一种不小看对手的谦逊心态。 很多人是相...
近期学到的一个技能: 相信别人已经做过。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过。一定有这个世界上某个团队某个人已经思考的非常透彻非常成熟,可能在书籍...
“人物传记学习方法”。 神作《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谈“如何学习”讲到:(唯一一篇公开访谈) “先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人物传记、回忆录、史...
Vidur: A Large-Scale Simulation Framework Revolutionizing LLM Deployment Through Cost Cuts and Increased Efficiency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在读各学科书籍时, 有一个小技巧, 找到那个学科根子上的那个概念, 然后遇到一团乱麻的复杂局面或者一个高深复杂的理论时, 就回到那个概念上, 重新分析, 经常会有...
Enhancing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The Integral Role of AI in Advanced Cryptocurrency Systems
河北承德县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小型水库运管水平
每18秒下线一个光伏组件,揭秘全球光伏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 碳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