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实施“科技副总”进企业专项显成效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副总”方丰(左)在进行产品技术指导。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姗姗
“我成为企业的一员,参与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1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方丰向科技日报记者回忆两年来他任职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虎机电”)“科技副总”的时光。他说,“科技副总”不是挂个名头,而是自己的第二职业。他为企业带去先进的技术理念,与企业发展已融为一体。
重庆市江津区有5000余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49家,居重庆第一。受多种因素影响,过去江津区大多数企业存在技术研发动力不足、高端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此,2022年江津区实施“科技副总”进企业专项,选聘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区内企业“科技副总”,打破产才融合壁垒。
解决产品技术难题
“根据人才自身专业优势及企业实际需求,江津区‘科技副总’细分为‘技术副总’‘金融副总’和‘管理副总’。”江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红兵说。
方丰是首批受聘的10位“科技副总”之一。两年来,他作为万虎机电的“管理副总”,帮助企业解决4项技术难题,促进2项科技成果转化,并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万虎机电是全国生产三轮摩托车的龙头企业。在被聘用前,方丰就长期关注万虎机电。
“‘科技副总’政策一出,我就提交了申请。”方丰告诉记者,在了解到万虎机电生产的三轮摩托车存在制动疲软的问题后,他发挥科研优势,带头开展技术攻关,将制动减速度提高27%。
万虎机电企业管理部负责人朱文介绍,方丰还深入调研了技术开发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和知识短板,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主导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引入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和防护设备。
“‘科技副总’选聘是以高端化、专业化、年轻化为导向,坚持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钟红兵介绍,“科技副总”进企业专项实施以来,已吸引59名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创建创新平台32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4项。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23年底,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李帅永作为第二批“科技副总”聘用人员,担任重庆帅邦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帅邦机械”)“技术副总”。
“2024年,帅邦机械磨床绿色智能再制造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产值突破1000万元,投产以来首次实现盈利。”李帅永介绍。
亮眼成绩背后,离不开李帅永和同事的付出。他担任“技术副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绕生产线存在的技术难点展开攻关,研发了磨床高速精密定位技术和磨床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李帅永说,磨床绿色智能再制造即对老旧磨床进行标准化、数控化升级改造,是帅邦机械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此前,由于缺乏相关领域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帅邦机械未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控制器,只能依赖外部购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线处于亏损状态。
“核心控制器成本决定了生产线运营成本。”帅邦机械技术总工程师杨必健说,在李帅永的帮助下,企业自主生产出核心控制器,还建成了智能装备研发平台。
据统计,江津区实施“科技副总”进企业专项两年来,“科技副总”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关键难题92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7亿元,有效赋能企业发展。该典型做法获评“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
“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江津共识’。未来,江津区将继续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指引,扩大‘科技副总’聘用范围,优化升级人才政策,让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钟红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