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2月05日
远离后,我才开始了解故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阔别家乡多年后,因高铁开通重返故里的经历。作者发现,曾经熟悉的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街天桥、连锁奶茶店、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作为资源型城市,金矿整合压缩,财富逐渐远离普通人。与此同时,核电站的建设又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伴随着搬迁等问题。作者感叹于家乡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己对家乡的陌生感,引发了对故乡变迁的思考。

🚄**高铁开通带来的改变**: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作者回家的时间,也让她意识到家乡与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新建的高铁站虽然位于郊外,但成为了家乡发展的新地标。

💰**金矿整合的影响**:曾经作为支柱产业的金矿,如今面临整合压缩,金矿散落的财富正在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曾经在金矿工作的家庭也面临着转型。

☢️**核电站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核电站的建设被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预计将带来大量投资和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核电站建设也可能导致部分村庄搬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原创 蒋敏玉 2025-02-04 13:19 广东

▲ 位于老家县城中心的农贸市场拆过重建,周边尚未拆除的平房还保留着旧日景象。(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全文共187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任编辑|钱炜


一年回家一次,对这处自己曾非常熟悉的地方,我开始感觉陌生。


这种感觉是从下高铁的一瞬间开始萌生的。去年,在做一个与高铁有关的选题时,我偶然得知,老家,一个烟台下辖的县级市刚刚通了高铁。于是,在要决定今年怎么回家的当口,我买了高铁票。早上七点多从广州出发,晚上十点前抵达。


高铁贯通前,这里与外界连接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车。机场在开车一小时外的邻县,火车站在烟台市区,开车要将近两小时。六年前,就是在那个火车站,爸妈送我去上大学,火车开了一天一夜,摇摇晃晃抵达广州。


那天,超强台风山竹虽未登陆,广州已下起暴雨。的士开上高架桥,一排红色车尾灯拦在前面,望不到顶的高层建筑挤进车窗,雨水冲刷下,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当时我有些怕,感觉窗外那些水泥巨兽会吞掉前来献祭的人。


如今这些都成了过去式。习惯了在二十几层高的楼里办公、生活,上下班挤半个多小时的地铁,白灼菜心也食之有味,六年里,我接受了大城市里一切新鲜的东西,反倒是将老家遗忘在原地。


和广州的高铁站不同,老家新建的站点设在离市区十多公里外的村旁,是一个标准的小站,每天来往车次至多30次,进站的检票口正对着铁路,出站口外就是停车场。


我爸在闸机口等我,时隔三年,这是他第一次回国。车子朝着家的方向行进,他说起自己今晚的手忙脚乱。导航显示,这座拥有53.08万人的小县城拥有两个高铁站点,另一个还在建,接到我前,他被误导去那“参观”了一次。


县城的变化其实不是突然冒出头的。但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马路上出现了过街天桥,商场里集齐了几乎所有知名的奶茶品牌,散落的老旧板房改成了崭新的高层住宅,曾经就读的小学翻整了校舍和操场。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出生、成长于斯的这座城市,无论是人生的前18年还是之后的6年。


做记者这几年,出门采访总是免不了和人寒暄,聊到家乡时,我会习惯性地介绍老家产黄金,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许多与之相关的久远的道听途说存放在记忆里,比如,小姨父的村里有金矿,为了竞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们会给出许多与现金、房子有关的承诺,最后他们却因举报、受贿锒铛入狱;又比如在矿上工作的工资如何之高,哪怕没有正式的雇佣关系都可以生活无虞。


但事实上,无论真假,它们都不再是发生于当下的故事。根据公开报道,2022年8月,我老家县所在的市里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在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县上对黄金开采企业的采矿权进行整合压缩,调整后,金矿全部由国有企业开发。


12月初,我去陕西神木出差,那里与我的家乡纬度相当,气候相似,也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以产煤闻名。我本以为它会让我感到熟悉,然而市政府所在的高新区散发着一种颇为自信的气质,将我幼稚的想法挡了回去。高档酒店落地窗外,夜晚的建筑流光溢彩。闲谈时,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紧邻市政府大楼的大剧院,前段时间请来了王二妮表演。他们告诉我,虽同为资源型城市,煤矿与金矿是不同的,前者现在还可以由民营企业开采。


离开神木那天,当地的一名司机告诉我,前两年煤炭价格飙升时,煤老板们会因为赚的太多感到害怕。而我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上一个新年,小姨家似乎没将免费的米面粮油带回家,曾经同在金矿工作的夫妻俩,一个去了超市工作,另一个拥有了很长的春节假期。金矿散落的财富正在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今年春节,小姨家的生活一如往年。回老家后,我爸听说了一个消息,镇上要建核发电站,他从小长大的村子也会受到影响,搬迁可能就在不远的未来。


我查过资料才知道,建核电站的计划早就提上了日程。2024年8月19日,中国广核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山东招远核电有限公司的招远1号及2号机组获得国务院核准,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更早之前的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就在公示该项目通过环评审批时提到了项目所在地。


核电站显然被视作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2025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县核电分公司的党委书记说起,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过3600亿元,建设高峰期吸纳的工作人员预计将达到3万至5万人,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促进消费、提高居民收入。


时代会推着每个地方、每个人往前走,县城也是如此。


过年那天,我爸开车带我回村,上车时我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查资料,等到车开到目的地时,资料还没查完。原来这条路开车只要二十分钟。


上初中时,这条路长得似乎没有尽头,足够我在我妈电动车的后座上编完一篇作文,后来我上了高中,爸爸买了车,这条路的长度也够我眯上一觉。


但如今,我是坐惯了半小时地铁的人,这将会成为一条通往陌生之地的路。


更多专题内容请点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故乡变迁 高铁 资源型城市 核电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