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2-04 08:53 中国香港
原本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的大棒已落下。
美股和全球股市大多大跌。
结果川普发话,因加拿大和墨西哥配合的态度,决定暂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美股大跌转微跌,欧洲等股市跌幅也收小。
要说还是川普会玩,轻松掌控和拿捏全球资本市场,做技术分析的直接被埋到土里,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不得不感叹,这种商人出身的富豪总统,太会做预期管理了。
要完成收割也很容易:喊话导致大跌,逢跌买入,再喊话暂停此前的行为,资产价格回升,轻松抄底。
嗯,很戏剧性的一幕,未来四年这种事可能会越来越多。
走技术流路线的,有苦吃了;按照大趋势去布局,中长线持有,合理分配资金,逢低买入,买有价值的公司,才能掌握主动性,不陷入被动境地。
我今年精力有限,更多的重心会放在带娃+备孕上,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不盯盘了,很少再分析美股个股具体的走势。
试了一个季度,发现按照大趋势布局,整体来说也挺好的,不需要耗费什么精力和时间,投资的准确度和收益率依然可靠。
生物医药板块,礼来修复了810美元,联合健康548美元,都在陆续修复之前的价格。
消费板块,Costco涨了2.65%,站上1005+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沃尔玛涨了1.41%,站上99.5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宝洁也涨了1.67%,修复168.76美元。
科技股方面,Meta涨了1.2%,697美元。年底Meta站上750-780问题不大,我准备在720美元减仓一小部分,把成本控制在350以内。
特斯拉跌了5.17%,收盘价383.68美元。特斯拉我一直觉得贵,所以两个新账户只在375完成了建仓,设置了320和285加仓一些。
台积电跌了4.55%,收盘价199.8美元。台积电要是能在185完成加仓就很好了,可惜不跌下去。
未来几天,它会和英伟达一样,在200美元左右调整、筑底,然后再开始新一轮上涨。
英伟达跌了2.84%,收盘价116.66美元。未来一段时间,会在110-125之间调整和筑底,预计不会超过一个月,然后开始新一轮上涨周期。
要说我今年比较看好什么个股,现在不好说,23年是重点买了英伟达,24年中旬是台积电,24年底是Meta,都是大幅度买入的那种。
今年,我个人除了Meta外,会重点看看谷歌和亚马逊,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不过不再轻易做短线,买入即持有,然后再逢高减仓一部分降低成本,最后长期持有。
比如英伟达,两个新账户目前设置了110.5买入,买入后,持有的量会超过原计划持有量,那就等英伟达回升到150后,再出掉一部分,170出掉一部分,降至自己原计划持有量。
我个人对物质没什么欲望,但这不代表不高消费,我喜欢的东西都不便宜:喜欢买龙头企业的股票,比如美股七巨头、台积电、Costco、礼来这种各行业巨头公司。
只不过,这类消费,刚好也是投资,就顺带赚钱了。因此很多买入的个股,做到负成本后,都是长期持有,不轻易减仓。
在美股十八年,收益颇丰,因此没少说美股的好话。当然,也很注意风险控制,不然就不会有“2-3-3-2”这类负成本的玩法了。
我遇到过个别没脑子的,问我说美股好,为什么不去美国?
我看好美股,十几年来一直在买,言行一致。我看好美股,买美股就行了,为啥要去美国?
对于这类脑细胞没花生米大的群体,我就想回一句:我夸你妈漂亮,不代表我想当你爹,对吧?
说到底,任何东西,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不过是选择和取舍而已。大A不是一无是处,美股也不是十全十美。
还是那句话:美元资产将在未来持续强势,而且会更加强势,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过去几年,我已经说了很多次,次次应验。
… …
今天带娃去超市后续。
我和我媳妇两个自己推一部车,他们三个推一部车,各自买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
他们全程自己选产品、付费,体验完以后,老二和老三说,以后要好好学英语:
原本觉得自己掌握的英语够多了,没想到看了超市里各种产品后发现,很多英文意思还是不太明白,全靠哥哥的英文水平撑着。
嗯,偶尔带出来让现实教育一下,也很好。
他们三个想办法怎么把自己选购的一堆东西弄回酒店。最后是老大决定打个车,请人帮忙把东西抬到车上,运回去。
小儿子一算费用,觉得太贵了。老二劝他,不花这个钱,自己三个弄不回去。
我觉得很有意思,既学会了正确用钱解决问题,又学会了合理借力。
回到酒店,又带他们去玩沙子。
海边小朋友很多,我们就挖了个大沙坑,又用挖出来的沙子堆了个巨大的沙堆/山,把周边的小朋友否吸引过来一起玩。
只要自己有,别人就会被吸引过来。“手里有米,鸡就会自己过来的”。这套玩法,已经被他们用得纯熟。
所谓“寓教于行”,不外如是。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