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想TOP2 2025-02-04 21:15 四川
不全面观点1:小鹏卖这么好,只是因为降价/价格低,和理想根本不是一个受众群体。
不全面观点2:小鹏单月交付超理想了,理想竞争优势不强。
观点1侧重对小鹏销量增长情况进行低评价,并认为和理想消费者并不重叠。
持有观点2的人普遍不认可理想AI长期具有很高的竞争力,更容易认为理想之前卖得好,一方面是运气,另一方面是确实做对了一些事,但友商总是可以模仿,形成不了壁垒。
可以看到,这两类观点背后都有一条暗线,不偏好同时正面看待这两家企业取得的成绩。很容易形成一旦正面评价小鹏就是不看好理想,一旦正面看好理想,就得贬低小鹏成绩的氛围。
TOP2旗帜鲜明地主张:对小鹏目前已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小鹏真的比原来的自己更强了,小鹏后续也有不少挑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也对理想长期基本面坚定看好。
本文核心5个观点
观点1:局限于仅讨论25年1月,小鹏交付可以超理想,内核是小鹏有存量订单,如果以理想24年下半年销量为锚,25年1月是春节正常衰减。
观点2:P7+是一款产品力很出色的车,其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水平进入了一个全新水平,与特斯拉迟迟推不出2.5万美元的乘用车形成鲜明对比。
观点3:小鹏25年会出大量新车新车型,实际销量情况有待市场检验,不宜默认一定会很好。
观点4:李想对AI的综合认知深度/重视程度/执行力/权力集中度/think different的能力这五点在中国车圈是降维打击,对AI圈没有降维打击。长期而言总会反应在用户价值上,反应在销量上,只是说未必会在25年充分反应。
观点5:鉴于小鹏给供应链的25年交付指引是35万,理想是70万,预期今年理想交付还是会高于小鹏。
即本文在立场上是中文互联网上非常少见的,既充分肯定小鹏这轮成绩含金量,又对小鹏25年年度交付情况持观察态度,也非常坚定看好理想长期基本面。(提醒读者注意,TOP2此前严重高估了MEGA销量,建议充分批判性看待TOP2任何观点。)
小鹏本轮成绩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此前最多连续3月交付2万,且没有跨年。本次跨年连续3月交付破3万。
2.MONA/P7+卖爆后,其余车型大体维系住了此前的销量量级。
3.MONA/P7+的交付能力较P5/G6时期有明显长进,作为对比乐道相较蔚来此前水平,长进不明显。
4.P7+不是P7的改款与降价版,而是全面重新的产品定义,并且大量理念是符合理想的产品理念。作为对比,Su7的产品定义理念与理想是差异很大的。P7+是小鹏第一款,在产品定义上可以称为理想性价比平替的车,消费市场预期越差,越会有更多人从L6转到P7+,以及将来的G6改款,G7上。MONA和老款G6无法承担此功能。消费市场预期越好,越会有更多人消费升级买理想L67,i67。
有待验证的3个挑战:
1.MONA更大批量交付后,对小鹏20万以上价位车型影响如何。
2.MONA/P7+后续订单水平会是如何。
3.25年发那么多改款与新车型,节奏把控与互相打架情况会如何。
小鹏长期都比理想明显便宜,G3 14.38万起售,P5 15.69万起售。也就是说小鹏之前就有低于15万和15万左右的车。
事实证明小鹏推出15万价位的车,也可能卖不好,将小鹏销量增长单纯归因为降价卖便宜的车无疑是偏颇的。据TOP2观察,小鹏至少在产品/外形/营销/渠道/交付上都有了进步。
小鹏上一次交付超理想是22年8月,当时理想交付4571,小鹏9578。4571是由于理想ONE临时提前停产导致的,算特殊情况。但是22年6月7月,理想交付也低于小鹏,且交付都大于1万,不算特殊情况。
22年1-7月,理想有4个月低于小鹏,3个月高于小鹏。
21年1-12月,理想有7个月低于小鹏,5个月高于小鹏。
自22年9月,L9开始交付后,理想连续28个月月交付超小鹏。自23年1月起,连续22个月月交付理想/小鹏超200%。跌下200%,来自24年11月,源自P7+大规模交付。
可以认为在理想L9交付前,在月交付量维度,理想小鹏是同一水平,长期互有胜负,小鹏胜的次数略多一些。
L9推出后,较ONE增价又有量,让理想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22年9月,与L9同期,小鹏冲击更高价位的G9遭遇严重失败。自此理想月交付开始与小鹏拉开差距。
L78与L9Pro的推出,在销量上,基本上是L78是在L9的基础上做纯增量。
23年1-7月理想/小鹏大体维系在300%+的水平,8-12月,理想一方面产能在扩张,12月理想为了冲5万交付较为急功近利,小鹏G6在上量,理想/小鹏在200-250%水平横跳。
24年1-8月,小鹏在经历了23年10-12月连续三月破2万后,开始哑火,24年1-4月连续4月交付不过万,G6销量大幅度下滑。理想/小鹏大多数处于350%+的水平。
这8个月,理想经历的是MEGA严重不及预期,L789改款销量不及预期,L6基本符合预期,L6在L789的基础上有一定增量。
即这段时期,理想/小鹏较23年还在提升,大体属于小鹏自己大幅度拉胯,理想不及自己预期,但L6还是带来了增量。
自24年9月开始的,理想/小鹏大幅度下滑,理想自己其实基本没有变化,包括25年1月也是正常下滑。推动力是MONA/P7+订单爆,小鹏交付能力提升,且在25年1月还有余量。
P7+是一款产品定义非常出色的车,TOP2认为,除开增程SUV这两点和理想不一样外,P7+是18万左右的车里,唯一一款在品质感上称得上理想性价比版的车。
零跑的车,较理想的车,在品质感上是大幅度断档下滑。
而P7+,较L6 Max,却是性价比下滑。
P7+18.68万最低配有:小鹏最高水平的智驾/二排大空间/后备箱大空间/二排座椅按摩/二排有个小屏幕,可以看视频听音乐/小桌板/座椅通风按摩/800V 平台 充电10分钟补能300KM/明显比G6软的座椅,比G6更好看的内饰。
一旦一个人是在意智驾水平的话,在P7+的基础上,要获得更好体验,最便宜的车就是L6 Max。
P7+当然是不如L6 Max,但是,这个不如,不是全方面的不如,反而是在有些方面比L6 Max好。
比方说二排有个小屏幕,L6没有,不管怎么说,有个屏幕总归比没有好。
二排有座椅按摩,L6没有。标配后排桌板,L6没有。
P7+较L6Max落后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智驾(但差异远远小于零跑与理想的智驾差距,以及不少人还会觉得小鹏智驾不输理想智驾)/冰箱/一排屏幕/车机交互体验(同样远远小于零跑与理想的车机交互差距)/没有电动遮阳帘,且如果自己安一个,头部空间会更小/两驱对四驱/HUD/品牌形象等。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P7+比L6Max差的地方,都属于比较难以去解决的地方。反而比L6好的地方,属于惊喜。
即零跑是在增城SUV下,软件差很远,内部触感也很硬。
P7+是除了增程SUV,座椅是软的,空间是大的,软件能力在其价位区间是很好的,与理想差距比其他家小很多。但有些地方还确实比L6好点。
即,当我们抱着大空间/车机智驾能力/软的座椅/内饰品质去考量18万左右价位的车时,P7+是唯一都具备的。
MONA在大空间/软座椅/内饰品质上都是明显大幅度降级,15.58万才有高阶智驾能力(这反而能凸显P7+的性价比)。G6在软座椅/内饰品质上不行,且类似智驾水平得22.99万。
即TOP2认为MONA与老款G6都有很多地方不符合理想的产品理念,目前只有P7+,属于在其价位段上,在很大程度地学习理想精华,没学的地方,大体都属于综合成本原因没法学。
如果特斯拉能出一款售价18万的类似P7+产品定义的车,预期可以卖得很好。但目前看起来特斯拉暂不打算出2.5万美元的乘用车。
总体上,TOP2对P7+的评价非常高,一方面代表着小鹏这家公司的学习能力/纠错能力,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需要指出的是,P7+/零跑这样的车能卖得好,属于理想认知范围内的事,因为其核心产品定义/细节大体属于在理想的基础上做减法与契合自己的用户需求。理想不去做,大体是因为觉得价格低了/毛利低了/品质低了。
SU7能卖这么好,的确是超越了理想原有认知的,理想原有认知范围内,这个品类是没有这么大市场空间的。理想不去做,是因为觉得销量空间有限,以及自己卖不好。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