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2月03日
中科院在太空成功验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功率器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这标志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碳化硅功率器件以其高能效、小型化和轻量化等优势,有望推动我国航天电源系统的升级换代。此次空间验证不仅测试了器件的性能,还进行了综合辐射效应研究,为未来航天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对我国在探月工程、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在太空成功验证,标志着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望成为航天电源系统升级的关键。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因其高能效、小型化和轻量化特性,能满足空间电源系统对高效率、小体积和轻重量的需求,对新一代航天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此次空间验证不仅测试了器件的性能,还进行了辐射效应等科学研究,为未来航天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国产器件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

🛰️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成功应用,预示着未来我国在探月工程、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领域将拥有更高效、更可靠的电力保障,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和重要保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获悉,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望牵引我国航天电源升级换代。

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新宇研究员介绍,功率器件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核心,被誉为“电力电子系统的心脏”,是最为基础、应用最为广泛的器件之一。

随着硅基功率器件的性能逼近极限,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其独特优势可满足空间电源系统高能效、小型化、轻量化需求,对新一代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4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新宇、汤益丹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刘彦民团队共同研制的碳化硅(SiC)载荷系统,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了空间站轨道科学试验之旅。

“本次搭载主要任务是对国产自研、高压抗辐射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进行空间验证,并在航天电源中进行应用验证,同时进行综合辐射效应等科学研究,逐步提升我国航天数字电源功率,支撑未来单电源模块达到千瓦级。”刘新宇说。

通过一个多月的在轨加电试验,碳化硅(SiC)载荷测试数据正常,成功进行了高压400V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在轨试验与应用验证,在电源系统中静态、动态参数均符合预期。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功率器件,标志着在以“克”为计量的空间载荷需求下,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有望牵引空间电源系统的升级换代,为未来我国在探月工程、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新一代功率器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碳化硅 功率器件 航天电源 第三代半导体 空间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