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02月03日
文理兼修|《比尔·波特全集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丝绸之路+彩云之南+黄河之旅+寻人不遇+心经解读+六祖坛经解读》全8册 1869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撰写大量中国文化相关书籍。他的作品涵盖寻隐、禅旅、丝路、文化探索等内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在欧美引起学习热潮。

🎈《空谷幽兰》:寻访中国现代隐士,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赞叹

🚶‍♂️《禅的行囊》:追溯禅宗祖师游历经历,体悟禅意

🌌《丝绸之路》:勾勒丝路画卷,重现古老文明

🌈《彩云之南》:记录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空谷幽兰》

寻访当代中国隐士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虽然是“寻隐之旅”,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本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本书数十幅插图照片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他将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反响。他曾经以“红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此书是最著名的译本,曾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禅的行囊》

《空谷幽兰》精彩续篇,比尔·波特全新力作,带你追寻中国禅的前世今生。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环球时报》《周末画报》《新旅行》《新京报》《北京晚报》《TIMEOUT》《第一财经日报》……十数家电视、报纸、杂志专访,深度介绍《禅的行囊》,刮起禅意散文阅读新风潮!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丝绸之路》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

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 ,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

除了对丝路沿线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现外,作者“老外”的视角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他喜茶好酒,最爱在古人墓前杯酒凭吊;他乐于冒险,在帕米尔高原险些被巨石砸死;他风趣幽默,一路调侃旅途中的艰辛挫折……跟着比尔游中国,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同魅力!

《彩云之南》

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以其20多年前自己在我国西南云贵黔地区的亲身游历为我们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当年有关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饮食服饰、婚庆习俗等场景。

比尔·波特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游历中国,每次都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下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旅行中的见闻,他尤其对中国西南这一地区的美景和神秘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这本《彩云之南》是其另一力作。他从香港出发,经广西,过贵州,之后到达云南,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记录了“彩云之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带我们领略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黄河之旅》

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达黄河源头的日子。追随着这条黄色的巨龙,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绝代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比尔·波特于1991年春进行了一次追寻中国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旅行,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他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之源的强烈好奇,战胜重重困难,坚持走完全程。再次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这本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

《寻人不遇》

《寻人不遇》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朝圣中国古代诗人的一本旅行文集。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从大洋彼岸珍藏的威士忌和酒杯,比尔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寻人不遇》再现了中国古代高贵的诗魂。

《心经解读》

《心经》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说教法的深广程度与篇幅之比——超过了世上任何一部经典,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肤浅或庸常。我们已经无法确知它的作者为谁。可以确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优美简洁的文句与我们分享前辈修行者的境界与心得。《心经》不仅仅是一部教法,其经文本身,更已臻艺术的化境。艺术与宗教之间,本无必然的分野;勉为其难,不啻庸人自扰

《六祖坛经解读》

《六祖坛经解读》是一本对大乘佛教经典《坛经》进行深入解读的哲学、宗教类图书。作者比尔·波特通过对不同版本之《坛经》进行对比、考证及解读(如契嵩本、宗宝本、惠昕本、敦博本等不同版本的《坛经》),以一个美国著名汉学家的独特视角解读大乘佛教经典《坛经》,此乃是比尔·波特对《坛经》的呕心之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生死事大,解脱亦然。这是我们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对待。《坛经》就是一位名叫慧能的中国和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传到我们手中之前,这部书已在东亚数百万人中间心手相传,其所受尊崇,其他中国佛教著作无一能比。”另外,译者在原著基础上又进行了升华,亦堪称译作经典。

作者:[美]比尔·波特(Bill Porter)

下载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0yaLkA4H-SOxIfVEu-ENg?pwd=f4yh

书籍汇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Fw_24YdJIUfLGunRGT_7g?pwd=9at9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p1sxh_p5Cv9dI5OpBaSCg?pwd=2arp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别名赤松(寓意“黑松赤水”)。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服兵役以后去加州大学读人类学,1970年~1972年,比尔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从1972年用奖学金从美国去台湾佛光山定居,1991年在香港的一个广播电台工作,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

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翻译过佛学经典《楞伽经》《菩提达摩禅法》,诗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翻译过王维、韦应物的诗作,出版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译著30多本。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波特:跨文化的诗意使者

赤松:从修行者到译者比尔·波特(Bill Porter),笔名赤松,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汉学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时,开始学习中文,深深迷恋上中国文化。1972年,他来到台湾,在寺庙中修行,获得法号“胜云”。在此期间,他开始翻译寒山的诗歌,并以“赤松”为笔名,纪念道教大师赤松子。《寒山诗》英文译本比尔·波特以赤松之名,翻译了《寒山诗》,将这位唐代诗僧的作品介绍给西方世界。他的译本保留了寒山诗的精髓,既传达了诗歌的禅意,又保持了原作的朴实风格。通过他的努力,寒山诗在西方引起了强烈反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文化探索者:行走与写作

除了翻译工作,比尔·波特还是一位热衷于探索中国文化的旅行作家。他深入中国的山川河流,寻访隐士、诗人遗迹,撰写了《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等作品。这些书籍让西方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微信群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比尔·波特 中国文化 文化探索 书籍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