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贾樟柯的两本电影手记,觉得自己遇到的坎儿终于有可以兜住化解的思想资源了。山西人柴静是启蒙老师,山西人贾樟柯这些布道式的文字和访谈则像极了教父。我一个缺爹的人终于给自己找了个爹,对于经验、见解、时间三缺的我,这是成长的捷径,没什么好羞耻的。
但我也在想,贾樟柯为什么能长成这样,就像许知远真诚的困惑,贾樟柯考电影学院三年才考上,但就凭着他的县城经验进入国际电影世界,镇定从容;而许北大计算机毕业,一工作就进了主流商业大报,却时常感到找不到立足点(许老师是真诚的但也实在是谦虚了)。
按照贾自己的讲述,可能一是性情天赋,敏感又聪明,宽厚又重情义;二是地主家庭出身、能上南开却被打压的父亲给他的眼界、启蒙和怀疑;三是失败、边缘带来的街头自由探索经验;四是形意拳对他的启发;五是时间主要花在真实世界而不是应试教育(真的太浪费时间了对作为人的成长发育没什么帮助)。
环境,环境也很重要,70-80 年代的山西县城虽然也边缘闭塞,但到底有庙、天主堂,有下放的知识分子,有教会学校的遗存,几百公里外有火车,离北京也近,不像我们边塞屯垦之地,是真的一张白纸。
他有与生俱来的敏感、主动、静思、观察力和自信。他遵从的价值观更像是融杂各种经验后自然生长出来的,而非全靠后天继受。他足够幸运,骨头是蓝色的,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他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然后不断从对抗中获得力量和快乐,因此愈加镇定从容。他成功后的生活依然充满温情,成功只是让他更为自由,而无法将他推入名利的荒野。
上辈子积了大德吧,只能说,五福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