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2月02日
2060年电力的结构会是咋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分析了中国未来电力结构的规划,指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是电力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制定了详细的电力发展规划。到2030年,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GW,水电480GW,核电120GW;到2060年,风光新能源将增至6500GW,水电550GW,核电200GW。此外,氢能也将成为重要能源载体。煤电将在碳达峰阶段逐步减少,最终在碳中和阶段退出。文章还指出,水电开发空间有限,风光电发展受储能技术制约,核电发展则依赖技术进步。尽管规划宏伟,但实际中风光电消纳存在问题,未来发展可能低于预期。

⚡️ **新能源驱动电力需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显著拉动了电力消费,预示着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 **碳中和目标下的电力规划**: 中国为实现碳达峰(2030年)和碳中和(2060年)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电力发展规划,包括风光新能源、水电、核电以及氢能的部署。

🌱 **风光电发展挑战与机遇**: 风光新能源虽然规划宏伟,但实际发展受制于消纳问题,其未来发展速度可能低于预期,储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 **核电的潜力与技术依赖**: 核电在未来电力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潜力取决于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进步,技术突破将可能使其发展超出预期。

🔥 **煤电的逐步退出**: 煤电在碳达峰阶段将逐步减少,最终在碳中和阶段退出历史舞台,这标志着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

近几年来看,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无人化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电力消费的主要来源。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人形机器人(如现在市场最热的特斯拉,宇数科技,或是未来的某某某)还是AI(如前年年底的chat Gpt,2025年年初的Deep seek,以及未来的某某某),产业的尽头都是电力。

以下是2024年中国电力结构图


那么,未来的2060年,中国的电力结构会是怎样呢?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风光等新能源的建设规划

为了实现 碳达峰(2030年)和 碳中和(2060年)目标,我国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2030年目标:

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000GW,比2025年翻一番。

水电:到2030年,水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 4.8亿千瓦(480 GW)。2023年水电装机容量为422GW

核电:到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 1.2亿千瓦(120 GW)。2023年核电装机容量为57GW。

生物质能:到2030年,生物质能装机容量预计达到 5000万千瓦(50 GW)。


2060年目标:

风电光伏建设规划: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500GW,是2025年的6倍,是2030年的3.3倍。

水电:到2060年,水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 5.5亿千瓦(550 GW)。

核电:到2060年,核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 2亿千瓦(200 GW)。

氢能:到2060年,氢能将成为重要的能源载体,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和工业领域。

关于火电

碳达峰阶段(2021-2030年):

煤电装机容量将逐步减少,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时,煤电装机容量将控制在 1100GW至1200GW左右。

碳中和阶段(2030-2060年):

煤电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到2060年碳中和时,煤电可能仅保留极少量用于应急备用。

………………………………

由上面的规划可以理解为啥中国核电的市盈率可以高达20PE左右。

个人认为,水电的利用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可供开发的河流越来越少。

风光电不稳定,他们的发展取决于储能技术的发展。上面的远景规划是2024年制定的,但是2025年光伏的装机指标已经出现了降速。因为在实际中,风光的消纳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不排除接下来几年,风光的增速低于规划的增速。

核电取决于第四代核电的技术进步,如果技术进步较快,那么核电的发展有可能会远远超过2060年的规划。

2024年中国核电项目进展情况

$陕西煤业(SH601225)$ $中煤能源(SH601898)$ $国电电力(SH600795)$



本话题在雪球有18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电力结构 碳中和 新能源 核电 储能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