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支烟一朵花 2025-01-24 10:52 上海
过年了,写点轻松的内容,请大家笑纳,哈哈。
注:本文为AI共同参与创作。
第一章:意外裁员与离奇夜色
“啪嗒。”
昏暗的街头路灯下,江昂踩到一摊污水,鞋子溅起泥点。他怔怔地停下脚步,仰头看向对面那座熟悉而又冷漠的高楼——他曾就职于此的云动大厂,世界级互联网巨头公司。曾经,他在公司最辉煌时亲手部署过上千台GPU服务器,为他们的AI业务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他却被一封名为“最后的告别”的裁员邮件踢出了局。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背着简单的背包,里面放着自己狼狈整理的私人物品,还有那套从工位上拆下来的破机械键盘。公司人事淡淡地说,“互联网市场低迷,我们做减法,你懂的。”一句话就把他三年多的奋斗划上了句号。
他没有朋友来安慰,也没有足够的积蓄支撑下去。曾经踌躇满志地要在大厂当个中层Leader,结果一朝被扫地出门。他在有些荒凉的大街上越想越不是滋味。夜色深沉,冬日的风吹过来让他鼻头发酸。
“算了,先回那破房子再说……”他喃喃自语。房东又催租了好几次,本月房租还没着落。他原本想在公司里多坚持几个月,熬过这波寒冬,也好凑齐后续房租——可现在一切都泡汤。
正走着,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前女友小诗发来的消息:
江昂,我已经跟黄骏在一起了。你别再纠缠我了,也别觉得我无情。你该明白,现在的你配不上我的未来。希望你能懂事一点,别再打扰我。
江昂死死攥住手机,仿佛都能听到骨节发出咯吱声。小诗是他大学恋爱五年的女友,如今却投入了另一个所谓“高富帅”的怀抱。明知道自己刚被裁,更是落井下石吗?他胸口发闷,差点没骂出声来,但最后只是一声苦笑,按灭了屏幕。
凌晨时分,他终于晃晃悠悠回到出租屋。那是一个狭窄的老居民楼,墙体斑驳,楼道里堆满杂物。房东贴了纸条在门上,“催租!晚交再加罚滞纳金”。他苦笑着扯下纸条,开门进去,没有开灯就瘫倒在客厅地板上。
“可恶啊……”他发出低声感叹,却困倦到极点,浑浑噩噩地闭上眼。
神秘极光降临
就在他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夜空突然闪过一抹绚烂的白色光带。说是白色,却又带着微紫的电弧闪烁,从天空深处蜿蜒而来,仿佛将夜幕撕开了一道缝隙。
“呜……”一阵尖锐的嗡鸣在房间里回荡。他猛地惊醒,翻身坐起。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云层正被强烈的极光扭曲,随即一道螺旋状的光束好像精准地锁定了他所在的楼房。下一瞬,似乎有某种高能量波动穿透墙壁,轰进了他的脑海!
江昂只觉得脑袋一阵巨震,成千上万行技术资料、金融账户密码、离岸基金信息、以及一份名为“星际之门(Interstellar Gate)”的庞大项目规划,在他脑子里轰然炸开。
“你将获得五千亿美金的调度权,用于推进全球最大的AI Infra建设。星际之门,只是一把钥匙……”
一个冷峻而空灵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回荡。他努力想捕捉那声音的源头,但思维已如漩涡般被无尽的信息所吞没。他身子一软,彻底晕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当他再度睁开眼,头痛欲裂地坐起身,所有的噩梦都好像变得模糊。但他却惊愕地发现,自己手机上多了一个从未见过的App图标,灰底银色,一把带齿轮花纹的钥匙图案。他点开后,一行英文字母显示:“Stargate Finance - 账户余额:$500,000,000,000”
江昂愣住了。“五千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可以把一大票世界顶尖富豪甩在后面。他再点进设置界面,看到具体条目里写着:阶段性目标:建立覆盖全球的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最少三大数据中心;可选量子实验扩展;升级大模型……
一连串词汇,让他头皮发麻,但又隐隐感到血脉喷张。自己的专业就是AI底层开发,曾在云动大厂负责过大规模GPU集群运维,他对“超大模型训练”背后的资源消耗最清楚不过。若真要支撑全球最大的大模型算力,别说五千亿美金,可能一万亿都不嫌多!可这个神秘App却似乎指引他,“去建造一座名为星际之门的终极AI Infra”。
“这……到底是奇迹还是骗局?”他揉了揉眉心,满脑袋都是混乱。但当他打开电脑,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输入那串离岸金融账户信息时,居然真的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余额数字。
第二章:初试牛刀与啼笑因缘
试试水
“我先试着取一点点看看?五百万……不,先五十万美元好了。”江昂暗自琢磨,生怕按错多打几个零,会惊动全球金融监管。
然而,他操作完之后,第二天银行余额上真地多了这么一笔巨款!如同变戏法似的。“我靠,这可真不是幻觉!”他攥着手机,感觉手心都出了汗。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拖欠房东的房租全部补齐,还顺手付了半年预付金,外加一点“精神补偿”。房东看到这么爽快的转账,当即傻眼,态度也立马180度转弯,从原本的“交不出钱就给我滚”变成了“哎呀小江啊,有什么需要就跟叔说,别客气哈。”
江昂看着房东讨好的笑,心里忍不住一阵嘲讽:“有钱真好。”可转念一想,自己突然拥有这种巨额财力,必定也意味着肩负莫名的风险与责任。那股莫名的信息洪流在他脑海里时不时闪回,他明白,这笔钱可不是给他买豪车豪宅耍阔的,而是要实现某个“星际之门”计划。
但不管如何,他眼下的窘迫日常先解决了:去吃了顿久违的高档牛排,给自己买了几身像样的衣服,心情也舒畅不少。只不过,这只是“试水”——距离真正要启动的庞大项目,还差得远。
组建原始班底
要搞这么大的事,光靠自己是不可能的。江昂思来想去,先联系了三位大学同学:
- 许乐:在一家AI初创公司当算法负责人,性格豪爽,喜欢刷抖音、发段子。罗薇:高校实验室背景,对大模型有深入研究,但因为“性格太直”处处碰壁。胡洋:硬件达人,创业圈里曾经火过一阵做矿机,后来币圈崩盘,他的公司也黄了。
四个人一起在大学时就对AI很感兴趣,经常熬夜讨论GPU加速算法。只是毕业后各奔东西,现在乍一听说江昂要搞“大事业”,立马都怀疑这哥们是不是遭了什么重大打击而疯了。
“昂哥,你被裁员刺激过头了?还星际之门?听名字就科幻啊。”许乐在电话里笑得喘不过气来。
“不是科幻,是要建一个超大模型的算力中心。全球都没有过的规模。”江昂语气很认真。
“噗……这可要烧多少钱啊?”
“五千亿美金,够吗?”
“……你是不是昨晚做了春秋大梦?就算有五千亿,你一个被裁程序员也拿不到啊……”
为证明自己不是“口嗨”,江昂大手一挥,直接给每个人的私人账户里打了几十万人民币“见面费”。几分钟后,三人纷纷回电话:“昂哥我信了!你真牛叉,我立马辞职/腾出手来!”
几天后,他们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咖啡馆碰头。江昂向他们演示了那个离岸账户的后台,以及那些可怕的技术资料:从云计算的底层调度,到量子纠缠网络的可能性,再到万亿参数级别大模型的可行性论证,系统得令人瞠目结舌。罗薇惊呼:“老天,这东西比我导师那论文里提到的概念还前沿几十年啊!”
四个人在咖啡馆里越聊越兴奋,大脑里的火花不断碰撞。他们认定,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将可能彻底改变AI行业甚至全人类的未来。可是问题也很现实:
- 如何合法合规地大规模使用这笔资金?如何迅速搭建起运转所需的人才与硬件?如果对外宣传,别人会不会说他们是骗子或传销?
最后,江昂提议先低调做事,建立一个正式公司,把资金逐步“洗白”。就这样,“星辰动力(StarPower Ltd)”应运而生,一家注册在本地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写得很广:AI算法、云计算、硬件研发、量子技术等等。“说得越高深越好,反正我们真有干货。”江昂调侃道。
首个项目:破解供应链
他们要构建世界级的AI Infra,离不开海量GPU服务器和各种硬件加速卡。江昂在云动大厂工作时,就知道业内最稀缺的资源就是高端GPU。尤其在挖矿和大模型兴起后,GPU产能一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公司一机难求。
可江昂有钱!更准确说,星辰动力有“无上限”的资金,只要不一次性“往外扔”太大的金额,系统就能很快验证并放行。于是他们先试探性地采购了几千张市面上顶级的GPU。各大供应商起初很怀疑:“你们是干嘛的?要囤卡炒价吗?”当发现对方一言不合就全款现付,还加价5%的“加急费”,这群供应商个个笑开了花,再没什么疑虑,巴不得赶紧交货。
很快,星辰动力又准备采购FPGA、TPU、NPU等异构加速芯片,还要联合服务器代工厂定制机架式整机。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在行业里闯出个怪名号——“疯子一样的采购方”。有人在论坛戏称:“估计是哪个不差钱的神秘组织在备战AI核弹吧。”
与前东家意外碰撞
为了尽快完成采购,江昂还厚着脸皮跑去云动大厂的合作部门,毕竟云动也是顶级云计算供应商,有全球最成熟的网络和机房资源。如果能租他们的IDC机房或一起做托管,速度会大大提升。结果,他在会议室里撞见了当初宣布裁掉他的HR女经理。那女人看到他先是一愣:“你……怎么又回来了?”眼神复杂,好像在想“难道这家伙赖上公司不走?”
江昂这次不再是穿格子衬衫的小程序员,而是提着一个公文包,西装笔挺,自称是“星辰动力”的CEO,来谈数亿美元的大额合作。
“这……数亿美元?你别逗了吧?”HR女经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但当云动的业务负责人得知他想一次性预付大笔资金来采购算力和IDC服务时,立马满脸堆笑:“江总,多多指教,以后我们就是战略合作伙伴啦!”连忙把HR女经理晾在一边。
江昂心里暗暗觉得痛快:当初裁我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副态度。但嘴上只表现出淡定微笑,说:“希望咱们合作愉快。”
这段小插曲让江昂看透了“有钱即是爹”的现实。也进一步坚定他要建“星际之门”,做出在AI领域难以撼动的地位。
第三章:荒漠数据中心与狗血家庭闹剧
西部荒漠打造超算基地
星辰动力的第一步:快速搭建一个大规模数据中心,用来做初期的大模型训练测试。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考察了一圈,最终选定某西部荒漠深处。理由很简单:地价便宜、电力成本低,而且可以就近布局可再生能源(光伏、风能),为巨大的算力消耗提供部分绿色电能。
说干就干。江昂安排胡洋作为主要的硬件建设总负责,从服务器安装到冷却系统,再到厂房结构,都要一次性搭好。许乐和罗薇则带领小团队专门写了一个“资源编排系统”,用来在数万台GPU机器上做分布式作业调度。
短短两个月,一片荒凉的沙地里冒出了一座半成品的数据中心:钢筋框架、板房、机房先建起来,散热管道铺设、柴油发电机组也就位,数以万计的GPU服务器从全国各地运来,在机房里按机柜整齐排布。一切看起来像是沙漠中建造一座“钢铁迷宫”,蔚为壮观。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注意到这座“超级工厂”,一度以为他们是挖矿公司,结果江昂出示各种文件,证明“我们要做云计算和AI大模型研究,不挖币。”官方这才放心,并且给了他们额外的电力优惠。
工地现场
正当工程热火朝天地进展时,江昂突然接到老妈的电话。“小昂啊,你是不是被公司开除了?老妈都听说了,你这次彻底没工作了?那你房租怎么办?你都三十了,工作不稳定,还不赶紧找个媳妇结婚啊?妈给你介绍了个姑娘……”一句话噼里啪啦,全是催婚和数落。
江昂只好含糊过去:“妈,我这边有个新项目,挺大的。您别担心,我真的没事。”可老妈不信,大老远地从老家赶过来,还顺带了一位相亲对象的照片,说是“女方家境不错,你要赶紧拿下”。
结果,到达现场一看,却是茫茫沙漠、尘土飞扬,满地的工人和服务器箱子。老妈吓了一跳:“你这是在哪干苦力?怎么还拉上你那几个同学?这是传销吧?”她一路指着江昂的鼻子念叨,“我就知道你成不了事,赶紧跟我回去相亲吧!”
更搞笑的是,一堆工人听到动静也围过来。许乐急得满头汗,赶紧插话:“阿姨,咱们真不是传销,这是高科技!我们是要建世界最大的AI数据中心……”老妈哪肯信,直接怼:“我不管你AI还是AO,你们别骗人啊!”
江昂无奈,只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一张数额巨大的支票“演示”给老妈看,说:“妈,我真有资金,也有项目合作协议,你别担心我被骗了。”老妈这才半信半疑,但仍嚷着要“先把相亲定下来”。
最后,闹剧收场,老妈勉强坐车回家,临走前丢下一句狠话:“你要是再不去相亲,咱们家就别来往了!到时候别怪我这个做妈的狠心!”江昂苦笑。他虽说有了钱和野心,但面对老妈的逼婚,他依旧感到头疼无比。
AI Infra的初步落地:多模态大模型测试
尽管家事狗血闹剧不断,星辰动力的正式测试还是按计划进行。他们把搜集到的多模态数据(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丢到集群里训练一个 5000亿参数量 的模型,命名为“Orion-1”。这一规模在当时的业内已经是“天花板”级别,随便一个大厂都得花上数月时间跑完。
然而,江昂和团队开发了一套**“虹吸式多节点调度”**技术:
- 通过对GPU、FPGA、NPU等异构资源的实时监控,自动将最合适的计算任务分发到最佳硬件单元;多节点之间采用高带宽Infiniband互联,每台服务器配置顶级交换机;软件层面有智能编译器将大模型的训练切分成数百万个并行任务,让整个集群像一台“超级虚拟机”在工作;还采用了液冷散热系统,把GPU热量快速带走,保证高频率稳定运行。
结果令所有人震惊:Orion-1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核心训练,而且在精度、推理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外界同级别的公开模型!许多业内人士看到这个结果都难以置信:“你们在沙漠里造了个啥怪物?怎么可能跑得这么快?”
他们不知道的是,星辰动力不仅硬件资源爆炸,而且江昂脑海里那份“从未来泄露”的资料中,包含了许多对大模型并行训练的关键优化思路。依托这些先进算法,效率自然远远领先于时代水平。
第四章:前女友与新男友的挑衅
热门报道与意外关注
随着Orion-1训练成功的消息在内部小范围传播,星辰动力成为行业内的“神秘新星”。一些投行、风投都来打探消息,表示愿意给他们做上市辅导或PE融资,一开口就说“我们能投个十亿美金”之类的话。结果星辰动力统统婉拒。理由很简单:他们不差钱。
各路媒体也想来采访,可江昂仍旧选择低调。他担心如果过早曝光,会有太多麻烦,比如资金来源遭到监管、公司核心机密被盯上等等。 但有些事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一次技术交流活动上,罗薇不小心提到“我们公司刚训练了一个5000亿参数的大模型”这句话,被现场记者抓住大做文章。第二天,科技媒体头条标题就是:《骇人听闻:一家不知名公司号称秒杀大厂大模型!》
文章瞬间刷爆圈子,引发无数讨论,有人质疑他们数据造假,也有人开始疯狂挖“星辰动力”背后的背景。与此同时,黄骏——也就是江昂前女友小诗的新男友,也敏锐地捕捉到这则新闻。他是一家“数科集团”的中层,平时就喜欢打探机会收购潜力项目。看到报道后,他立马想到:这不是江昂那家所谓“星辰动力”吗?
“嘿,小诗,你那前男友不是个被裁员的穷光蛋吗?怎么突然搞出这么大动静?莫不是弄虚作假?要不,我们去看看他的笑话。”黄骏笑得颇为阴险。小诗也有些好奇,毕竟她对江昂不是完全没有感情,只是她选择了更有钱的黄骏。如今得知江昂似乎“翻身”了,她隐隐觉得不舒服。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带着几位记者朋友,兴冲冲地跑到西部荒漠,要对星辰动力进行所谓“深入采访”,实则准备找茬、抹黑甚至谋求收购。
荒漠冲突:新男友 VS. 重生程序员
那天傍晚,工地刚结束一天的安装调试。罗薇与许乐正收拾设备,结果迎面就看到穿着考究、架着墨镜的黄骏带着记者团队步入场区,还嚣张地挥手:“谁是负责人?让他来见我。”一副老板派头。
小诗倒没戴墨镜,但眼神中带着微妙的复杂。她想看看江昂如今是否真的“发达”。可是见到场地只有半拉子厂房,黄沙肆虐,一群穿着工作服的程序员忙碌穿行,跟她想象中的“豪华科技公司”截然不同。她不禁冷笑:“这就是你口中的大项目?看着像三流包工头干的活儿。”
恰好江昂从机房那头走来,一眼就看到前女友与她的新男友黄骏,背后还跟着一群举着摄像机的记者。他胸口一紧,但面上还是强作镇定。
黄骏率先开口:“哟,老同学,好久不见啊。听说你最近搞AI大模型,很厉害嘛?可别是骗投资人的吧?”记者们也起哄似的:“对啊,网上都说你们吹得天花乱坠,我们这次来,就是要核实下真相。”
江昂冷笑。“骗投资人?我们公司没拿任何外部投资,你们没做功课吗?”
“哦,那就更奇怪了,你哪来这么多钱?该不会是非法洗钱?”黄骏话里带刺。记者在旁咔咔拍摄。小诗则上下打量江昂,想从他脸上看出慌张。却见江昂平静得很。“这些机房你们随意参观,我不怕任何质疑。”
接下来,在许乐的陪同下,他们参观了部分已部署完成的服务器机柜,看着一排排顶级GPU闪烁着灯光,记者都略显震惊:“你们采购了这么多机器,至少要几十亿元吧?”黄骏皱起眉头,他没想到规模居然真的不小。
可他仍不甘心,故意挖苦:“好啊,机器确实不少,但能不能运转还两说。再说了,你们做这么大投资,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我劝你们还是老实和我谈融资或者收购,我们数科集团能把你们这堆破铜烂铁盘下来,然后请更专业的团队来做。”说着,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江昂,“几千万给你,你就满足了吧?”
这话简直是羞辱。江昂面色一沉:“不好意思,我们对‘几千万’没兴趣。”
黄骏挑衅地笑:“那你说个数?”
江昂轻轻吐出几个字:“大概……五千亿美元吧。”
周围人全都惊呆了,小诗差点喷出一口水。黄骏更是一脸错愕,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江昂耸耸肩:“要收购星辰动力,至少准备五千亿美金。否则你连建设后期的一半成本都不够。”
镜头前瞬间死一般安静。过了一会,记者们都爆发出嘲讽大笑:“哈哈哈,这家伙疯了吧?”“五千亿美金?比好多跨国巨头市值还高!”“原来是个狂妄的骗子啊……”
黄骏也回过神,收起笑容:“行,你牛逼。我倒要看看你能否坚持到那时候!”说罢,他拉着小诗,带着记者扬长而去。离开前,小诗回头看了江昂一眼,眼神复杂。她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舆论发酵与危机
第二天,网络上出现一篇辛辣报道,标题是:《号称五千亿美金的大模型项目?星辰动力惊现荒漠,或是传销伎俩?》。文中用大量照片展示工地荒凉场景,还采访了黄骏等人,旁敲侧击地抹黑星辰动力,说他们天价估值、“毫无商业逻辑”、“疑似洗钱”……
铺天盖地的流言让许乐气得想拍桌子:“真是胡编乱造!”罗薇也怒不可遏:“我辛苦写出的那套训练调度系统,竟被说成PPT骗人!”
江昂也火气涌上,但他还是强行压住脾气:“别急,我们越是慌张,别人越看笑话。让事实说话。”
于是,他们进一步加速推进下一个关键项目:星际之门。
第五章:星际之门的宏大落成与未来
“星际之门”究竟是什么
在江昂脑海里,那道神秘信息强调的“星际之门(Interstellar Gate)”并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星际传送装置,而是面向超大模型与未来量子计算需求的终极AI Infra。 它有几个关键要素:
- 超大规模HPC集群:比当前任何超级计算中心都更庞大的算力布局。量子节点预留:允许在未来将量子计算模块并入系统,让算力在特定领域实现指数级飞跃。全球边缘调度:可通过卫星网络、海底光缆、分布式云节点来实现全球范围的数据与算力协同。自主可控芯片生态:建立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一体化的供应链,杜绝关键部件被“卡脖子”。
简单说,星际之门就是一个打通地球全部算力资源的超级“中枢”,让所有科研机构、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以极低成本享受爆炸级的AI算力。
江昂暗暗下决心:哪怕别人都觉得荒诞,也要把它做成。
宏大的建筑
他一口气购入大批定制化钢材、超导材料、冷却循环系统等,计划在沙漠深处建造一座环形金属建筑——外圈负责散热和供能,中圈是各类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中心区域则用来安置量子实验室、对撞测试场(部分材料需经受极端环境测试)。
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资金烧得飞快。零零总总已经花了好几百亿美金。但对江昂而言,这只是小菜一碟:“5000亿嘛,总要花出去才算完成任务。”
老妈、亲戚组团来工地“监督”
就在关键时刻,江昂老妈再次出现。这次不止她一个,还带了一队七大姑八大姨,言称“要实地考察,看儿子是不是被骗。”本来荒漠施工就够乱,结果一群亲戚大包小包地来了,还拉着江昂各种问:“你到底赚了多少钱?能不能先给堂弟买辆车?你啥时候结婚?”“相亲那姑娘等得都急死了呢!”
江昂哭笑不得,只能让许乐带着他们在外围转转。亲戚们见到那巨大环形钢结构、高耸的吊塔、无数闪耀的机柜后,都瞠目结舌。“哎哟,还挺像那么回事……”有人指指点点,说啥“这么大的工程得好几千万吧?”许乐忍不住笑:“阿姨,这个工程大概烧了好几百亿人民币了。远远不止几千万……”亲戚们一听,“天呐,真的假的!”
老妈听到这数字,顿时更傻眼,心里想着儿子是不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嘴上却还要训斥:“你花这么多钱造啥铁疙瘩?万一失败怎么办?”江昂只能敷衍:“妈,我自有打算。您就别担心了。”
这帮亲戚折腾半天,临走前还不忘嘱咐:“赶紧把终身大事定了!”让江昂一脑袋黑线。许乐在旁看得忍俊不禁:“你这日子可真热闹。”
AI Infra的深度创新与进展
随着工程推进,星辰动力在技术上也不断迭代:
- 异构算力融合:在传统CPU/GPU模式基础上,大量引入FPGA、TPU、RISC-V等加速芯片,通过统一的编排系统,让不同架构在单一集群下各司其职。分层式冷却:导入液冷、相变散热、自然风冷多种方案结合,极大减少服务器过热故障。量子纠缠节点研发:与海外某实验室合作,试图将微型量子处理器“嵌”进集群中,做小规模量子试验。跨地区算力调度:与云动等公司达成IDC租赁协议,在全国及海外布置小型卫星站点,实现远程数据同步。
尤其是量子节点这块,罗薇投入了大量精力,还请来业内一位著名量子算法专家“简明远”做技术顾问。简教授一看这阵仗也吓到了:“你们资金充裕到这种程度?真敢想啊!”但看到他们的设计后,又忍不住兴奋,“哎,这才是理想中的大规模融合算力嘛!”
在老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将几个小型量子芯片和纠缠光子实验装置安装在主楼地下室,并用超导电缆与上层服务器相连,尝试跑一些混合量子-经典计算的算法。虽然产出效果有限,但已足以让星辰动力在技术层面领先时代数年。
星际之门启用:万人瞩目
历时半年,外部结构终于完工,一圈直径数百米的金属环在沙漠中傲然耸立,四周布满散热片与巨大风机。大量机柜则部署在环形建筑的不同层面,每层都有独立的配电和消防系统。江昂给这个建筑取名**“星际之门(Interstellar Gate)”**,还设计了一个酷炫的LOGO。
官方得知后,也派出考察团前来参观。对方本以为这是哪家科幻主题乐园,结果进去一看,发现里面竟是真刀真枪的硬件设备——高端服务器密集排列,电缆、光纤像蛛网一样四通八达。考察人员惊呼:“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超级计算中心吗?规模比某些国家的国有超算都还大……”
为了展示实力,星辰动力决定在星际之门正式投产时,推出一场“大模型直播秀”。他们邀请了一批科研机构、大学生团队,以及各路媒体(包括先前黑他们的记者)一起来见证。
“黑子”再来捣乱,意外反转
黄骏和小诗也混在媒体队伍里。他依旧不甘心失败,想要抓住星辰动力的把柄。“哼,我就不信他们真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说不定是空壳。”
盛夏的沙漠,烈日如火。这一天,数百人聚集在星际之门外的临时搭建舞台上。江昂身着简洁的衬衫西裤,显得干净利落。身后是漫无边际的沙丘与那庞大的环形金属建筑,宛如科幻电影场景。
罗薇上台演示他们的新一代大模型 “Orion-X”,拥有8000亿参数,融合了多种语言、视觉、音频数据。她将现场语音翻译功能开启,直接用中文对着麦克风说:“让我们试试看,‘Orion-X,请为我们翻译成英文,并朗诵一首浪漫的即兴诗’。”
结果,显示屏上马上蹦出一段流畅优美的英文译文,朗读音色还带着感性的抑扬顿挫。台下惊叹不断。黄骏哼了一声:“这种翻译AI市面上也有啊,不稀奇。”
罗薇又故意输入一段复杂的多模态指令,让Orion-X一边识别某段视频里的人物情绪,一边生成对应的音乐旋律。结果几秒钟后,现场喇叭播出一段优美婉转的小提琴曲,仿佛真的捕捉到视频里人物悲喜交织的氛围。连最挑剔的技术记者都惊叹:“这是在实时生成?而且这么自然?”
紧接着,许乐介绍他们的**“混合量子实验”**:在部分算法环节中调用了量子纠缠节点进行最优路径搜索,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了数十倍。虽然规模还不算很大,但已经初步证明了在这座环形建筑里,量子和经典计算可以协同工作。
一连串的技术演示和实操,让人大开眼界。黄骏、记者们、甚至一些对手企业的人都在暗暗咂舌:这玩意真不是PPT。
江昂最后登台,宣布星际之门的正式启用。他说了一句简短却掷地有声的话: “我们要让AI的未来不再受限于算力。星际之门是为全人类而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台下掌声雷动。黄骏在角落里脸色铁青,小诗神情复杂地看着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自卑的男人,如今像聚光灯下的王者。她忍不住低声说:“他怎么……真的站起来了?”黄骏咬牙:“走吧,没什么好看的。”二人灰溜溜地离开。
AI Infra的终极愿景
启用后,星辰动力并非藏私,而是宣布将对科研、高校等机构免费或低价开放算力申请。顿时,许多科研项目涌入:
- 有生物学家希望模拟蛋白质折叠;有天文学家想分析海量恒星观测数据;有气象学家要做全球气候模型……
他们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算力支持,许多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计算量,如今缩短到几天甚至几小时。行业震动,全球媒体纷纷正面报道:“一座建在沙漠中的算力奇迹——星辰动力宣告了AI时代的新未来。”
至于那些原先质疑、嘲笑他们的人,已无话可说。甚至很多大厂主动找上门来,请求与星辰动力合作,将各自的数据中心接入“星际之门”的边缘节点,形成更大的算力生态。江昂心想:“当初逼我裁员的云动,今天也要来攀关系,真是讽刺又痛快啊。”
回响
夜幕下的沙漠中,星际之门伫立在风中闪烁金属光。江昂站在环形建筑的露台上,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回想起那夜划破天空的极光、电弧,以及自己被裁员后的绝望。他自嘲地笑了笑:“谁能想到,我这个被裁程序员,有一天能完成这样一场惊天逆袭?”
脑海深处,那道空灵的声音似乎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只是一阵模糊的共鸣,没有任何语言。仿佛在告诉他:“你已踏上正轨,你的使命还未结束。”
“是啊,五千亿美金我才花了一半呢……”江昂口中念叨。他眼神笃定,心中升起新的火焰。或许,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