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保持善良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选择。但是,“人善被人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所以我们要学会既保持善良,又不被他人利用善良。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友善的人是随和的、有同情心的,并关心他人。
友善的人可能会成为受害者。
友善的人应该遵循一些明确的标准,以避免被利用。
1. 友善人士的性格特征
许多好人的核心人格要素是“宜人性”。宜人性是五大人格因素之一,被定义为合作和追求社会和谐。友善的人比其他人更具有亲和力、更值得信任、更乐于助人。然而,其结果是,也很容易被利用。
此外,友善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移情人格特质。有同理心的人更能理解他人,也更关心他人。然而,共情是多方面的,许多好人在共情的情绪感染因素上往往更高。换句话说,“感染性”个体可能会自发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他们是能真的“感受到你的痛苦”。)这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善良、有同理心的人也会经历类似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个人痛苦。
很明显,友善是有好处的,你能轻松与他人建立联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富有利他精神。不过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缺点。
2. 为什么“好人”反而会成为受害者
非常随和、有同理心且善良的人可能成为他人利用的目标。他们的轻信天性使自己容易成为欺诈的受害者。渴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愿望可能导致被不道德的高压推销员甚至潜在的另一半所利用。
3. 友善的人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保持真实的自我。个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你可能不会停止对人友好。学会与自己的友好天性共处,不过如果它给你带来了麻烦,那么请注意以下规则:
选择战斗。友善的人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人际冲突后会感觉异常糟糕和不安。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际和谐是友善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当你意识到冲突迫在眉睫时,会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开,尤其是当你怀疑冲突不会在这次会面中得到解决的时候。但是,如果情况很重要,需要解决,那么就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要自信,要在关键时刻捍卫自己的权益。
以善良对抗质疑。你可以通过保持热情、礼貌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来“磨平他人”。一些多疑的人会认为别人的善良只是一种伪装,一种旨在利用他们的伎俩。然而,当这些人意识到你的善良是真诚的时,他们往往会改变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善良会在许多人身上得到回报。它能建立信任,你会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者,并且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当然,这也可能会导致被利用,所以下一条规则很重要:
事不过三。人们确实会利用善良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遵循“事不过三”的原则如此重要。如果有人表现得刻薄、不友好或攻击性强,那就转过身去。有时“一句温和的话确实能平息愤怒”。如果他们再犯错误,给他们第二次机会,很多人会有所变化。然而,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那就结束了。“轻声说话,但要手持大棒。”结束互动,如果需要的话,结束这段关系。
我知道善良的人会被利用,我知道善良的人常常成为欺凌者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最后这一条规则很重要。你需要培养“大棒”——学会划清界限,必要时反击,并愿意永远离开。
4. 友善是正确的选择
与其把友善视为一种弱点或缺点,不如让我们回到小时候,复习一下那时所接受的教育:
与他人友好相处。
公平对待他人。
学会分享。
不要打人或说刻薄的话。
当你伤害了别人时,要说对不起。
一生都保持善良的人应该感到自豪:他们很早就学会了这些,并在持续实践。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