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摄影中“爱人”的重要性,指出能拍出好照片的人,技巧并非首要,而是拥有爱人的能力。这种爱不仅是对广义的人的关爱,也包括对具体个体的欣赏。摄影者需要坦诚直视拍摄对象,将自己置于记录者的位置,捕捉对方最美好的瞬间。与人相处时躲闪、急于求成,或更关注环境而非人物本身,都反映出拍摄者爱的不够。生活中的记录也会暴露这种吝啬的痕迹,透露出“爱得更多就输了”的心态。
❤️ 会爱人是拍好照片的前提: 技巧固然重要,但能真正拍出好照片的人,往往具备爱人的能力,无论是广义的爱还是对个体的欣赏。
📸 坦诚直视与记录: 摄影者应把自己摆在记录者的位置,坦诚地直视拍摄对象,欣赏和赞美他们,捕捉自己最爱的瞬间。
⏳ 避免急躁与躲闪: 与人相处时总在躲闪的人难以拍好照片;急于求成,更关注环境而非人物的拍摄者,也体现出爱的不够。
🎭 生活记录的暴露: 生活中的记录也会透露出拍摄者是否吝啬付出爱,以及“爱得更多就输了”的潜在心态。
这两年我被拍的蛮多的,朋友啊,专业的摄影师啊。
我发现,能把别人拍好看的人,审美好不好其实在其次,技巧反而在“会爱人”。
不论是只会爱广义的人还是能爱具体的人,会爱人我觉得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前提。
举起相机很容易,但能坦坦荡荡的直视人,把自己摆在记录者的角色,欣赏和赞美着,捕捉自己最爱对方的瞬间,好像并没那么容易做到。
与人相处时总在躲闪的人是不太能稳定高效地拍好人的,高速快门噼里啪啦一通是可以以量取胜,是能撞出好作品,但这么做会制约其他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人很急,虽然镜头对准的是人,但更想留住的是环境里本还能持续或还能等到的落日,微风,等不及人调整到自然的表情,舒展的体态。不是说落日微风不重要,但那一刻,记录者没那么爱人。
不是只有专业或者对客的场景中是这样的,生活中的记录总会透露出这样的时刻,让我看到一些吝啬的痕迹,又隐晦又坦白地写着“让对方发现我爱得更多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