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26日
[国 际] DNA纳米机器人可改造人造细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团队开发出可重构DNA纳米机器人,用于改造人造细胞。该技术利用DNA折纸技术构建纳米机器人,能够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这些机器人可促使细胞变形并形成合成通道,允许大分子如治疗性蛋白质或酶穿过细胞膜。这项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新工具,并为药物递送等医学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研究扩展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理解,预示着通过设计人造细胞解决健康问题的未来。

🔬利用DNA折纸技术构建可重构纳米机器人,能在微米尺度上改变周围环境,影响合成细胞的形状和功能。

🧬变形的DNA纳米机器人可促使细胞变形,形成合成通道,允许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并在需要时重新密封,实现膜内运输。

💊这项技术应用于活细胞时,能促进药物或酶有效传输至细胞内部,为药物递送和治疗干预开辟新路径。

💡研究扩展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理解,为生物医学工程开辟新途径,预示着未来可通过设计人造细胞解决复杂健康问题。

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全新工具

可重构DNA纳米机器人在合成细胞表面工作。 图片来源: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科技日报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

    细胞的形态对生物功能至关重要,这一概念符合“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该原则强调结构应根据其预期用途来决定,而能否将此原则应用于人造细胞,正是合成生物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现已能够构建足够大的运输通道,允许治疗性蛋白质穿过细胞膜,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了希望。

    利用信号依赖性的DNA纳米机器人,团队此次实现了与合成细胞的可编程交互,这是应用DNA纳米技术调控细胞行为的重要一步。他们利用一种模仿活细胞的简单结构——巨型单层囊泡(GUV),通过DNA折纸技术构造可重构纳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微米尺度上改变周围环境,并且成功地影响了GUV的形状和功能。

    具体来说,这些变形的DNA纳米机器人可以促使GUV变形并形成合成通道,允许大分子如治疗性蛋白质或酶穿越膜,在需要时还可以重新密封。这表明,DNA纳米机器人可用于设计GUV的形态和配置,从而实现膜内运输通道的形成。当应用于活细胞时,它能促进药物或酶的有效传输至细胞内部的目标位置,为药物递送和其他治疗干预措施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成果不仅展示了如何用DNA纳米机器人操控合成细胞,也为未来医学应用带来了新机遇。

【总编辑圈点】

    这项研究成果扩展了我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生物医学工程开辟了新途径。它预示着一个可以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人造细胞来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时代即将到来。尽管如此,要将这些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还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包括安全性、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终将被逐一攻克,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DNA纳米机器人 合成生物学 人造细胞 药物递送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