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25日
[要 闻] “小黄车”护航春运铁道安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铁路探伤工驾驶小黄车进行探伤作业,及时发现钢轨伤损,确保春运安全。小黄车是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由多部分组成,职工分工明确,且具有多种优势。

🎈小黄车是铁路探伤工的专属座驾,是钢轨探伤作业的‘秘密武器’,由多部分组成,4名职工分工不同。

🚜小黄车与传统探伤方式相比有3个明显优势,能全方位检测钢轨,检测效率高,节省劳动力。

🔧探伤小黄车重达300公斤,无法整体搬运,上线作业时可在不到10分钟内组装完毕。

    【新春走基层·活力中国行】

    ◎本报记者 颉满斌

    只有4人座,时速15公里的黄色敞篷小车,时常会出现在铁道线上。这辆与火车相比外形迷你的“小黄车”,与铁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月17日下午,从甘肃省嘉峪关市出发,沿着兰新铁路一路向西,记者在嘉峪关站至黑山湖站区间兰新线K761公里处,见到了正在驾驶“小黄车”作业的兰州局集团公司嘉峪关工务段钢轨探伤班长许禄晟和工友们。

    “这辆小黄车是干什么的?”面对记者提问,许禄晟指挥工友停下了小黄车,轻轻拍了拍车头说:“这是我们铁路探伤工的专属座驾,也是钢轨探伤作业的‘秘密武器’。”

    他说,这辆黄色敞篷小车的名字是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主要由走行平台、探头、检测系统、附属系统组成,能够容纳4名职工。而这4名职工的分工各不相同,有负责总体把控的作业负责人,有负责安全防护的现场防护员,有负责观察检测数据的探伤检测员,还有负责操作小车的机械操作员。

    由于铁道线上的钢轨长期受列车的碾压和金属热胀冷缩变化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肉眼无法看到的伤损。特别是春运期间,铁路部门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加开列车,铁道线上的车流密度增大,钢轨承受的运载压力也随之提升,铁路探伤工们,就驾驶这种小黄车进行探伤作业,及时发现钢轨细小伤损,确保铁路春运安全。

    “滴滴”,清脆的笛声响过,小黄车在线路上缓缓启动,4名职工各司其职继续进行钢轨探伤作业。“别看我们的车小,功能却很强大,从铁道上驶过,钢轨的‘体检’信息就被传送至操作台上的笔记本电脑中,检测员盯控分析波形图,就能发现隐藏在钢轨内部的细小伤损。”许禄晟一边观察前方的线路,一边向记者侃侃而谈了起来。

    许禄晟介绍,这种能在钢轨上行驶的探伤小黄车,与传统钢轨探伤方式相较有3个明显优势,它的左右轮上各有9个探伤通道,能够全方位检测轨头、轨腰、轨底,对伤损的定位更加准确。

    由于是电力系统驱动,它的检测效率更高,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可以完成20多公里的钢轨探伤任务,是传统探伤仪作业效率的3倍以上,且只需4人便可进行探伤作业,比传统6人一组的探伤检查,节省了三分之一的劳动力。

    随车行驶半个小时,记者的眼睛已被戈壁滩上的寒风吹得酸疼,忍不住地想要闭眼休息,反观许禄晟和工友们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钢轨探伤作业是最考验注意力的,稍有走神就可能漏过一处伤损,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坐在记者前排的嘉峪关工务段探伤工李紫阳说。

    今年25岁的李紫阳是探伤小黄车上的检测员,他的职责是盯控笔记本电脑上输出的钢轨探伤数据,发现异常波形后及时通知班长进行现场复核。

    经过两个小时的行进,许禄晟和工友们顺利完成了今天的钢轨探伤任务,工友们熟练地将小黄车“大卸八块”,车轮、车架、电脑等一堆“大型零件”被先后搬运上了工程车。李紫阳说:“由于探伤小黄车整个车体重达300公斤,无法整体搬运,所以我们将其拆分成零部件,上线作业的时候利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组装完毕。”

    “近年来,随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设备检修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科技赋能铁路安全体系建设的作用及成效更加凸显,为我们一线职工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许禄晟感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铁路探伤 小黄车 钢轨伤损 春运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