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全站热榜 01月24日
如何评价复旦教授刘建军的文章「文科不会消亡,但需要缩水」,社会科学绝大多数研究成果真的没有价值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著作和论文只是文字堆砌,缺乏实际影响。作者强调文学的价值,认为文学作品更能反映民族的真实历史,且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作者指出,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概念在历史长河中往往短暂,而文学作品却能长久流传。因此,作者主张对文科进行缩水,减轻知识负担,追求简单清澈的生活。文章以一种略显极端的观点,引发人们对社会科学和文学价值的思考。

📚 多数文科学者是知识麻烦和累赘的制造者,他们的著作和论文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缺乏读者,影响力有限。

🎭 文学作品,如小说,更能反映民族的真实历史,且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文学是真的,社会科学可能是虚假的。

⏱️ 许多社会科学理论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插曲,而文学作品却能长久流传,如苏轼、莎士比亚的作品。

📉 文科需要缩水,减轻知识负担,追求简单清澈的生活,过多的理论、范式和概念是知识的负担和累赘。

刘建军|文科不会消亡,但需要缩水 (学者)中,大多数也都是知识麻烦和知识累赘的制造者。他们是观念的发明者,但不是文明的塑造者。当然,会有一些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可以支配历史,可以影响世界,可以塑造他人。其实,很多著作、很多论文除了是文字的堆积之外,什么都不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本书、一篇论文的读者可能就是两个人:一个是编辑,另一个就是作者本人。在互联网世界中,大多数论文和著作的结局很简单:只有点赞者,没有阅读者!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到头来死掉的不是上帝,而是尼采自己。一则广告上面的话很有深意:“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死了!”说实话,当今几乎所有学者的影响大都是在高墙之内、书房之内的。甚至他们的影响都是被杜撰出 社会科学永远是文学的奴婢。读文学比读社会科学有趣得多!若干年后,当今大学里生产的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概念与范式都会扔到历史的垃圾堆中,但四大名著、余华、刘震云、莫言的小说会一直有人读。《三国演义》在塑造中国人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方面,是《三国志》无法与之相比的。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一个民族的秘史不是隐藏在社会科学理论之中,而是隐藏在文学之中。小说中除了人名和地名是假的,其他的一切可能都是真实的;社会科学中除了人名和地名是真实的,其他一切可能都是虚假的。文学是真的,社会科学是假的。这是我读了三十多年政治学的最大感受。尽管这个论断过于极端,但目前社会科学的发展态势不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以科学名义进行科学研究的素材,很多都是被“制造”出来的。退一步讲,单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来说,阅读苏轼、莎士比亚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是阅读韦伯、罗尔斯远远无法与之相比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轼、莎士比亚是不朽的,是永恒的,绝大多数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短暂的,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都没有冒个泡,连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都算不上。 总之,学社会科学,学政治学,完全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那么多的理论,那么多的范式,那么多的变量,那么多的概念,都是知识的负担、累赘和多余。如果以此来折磨自己和学生,那就成了知识的罪恶。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对自己的知识世界进行清理和缩水,尽可能地去过一种简单、清澈、健康的生活。“文科消亡论”肯定是过于悲观了,但“文科缩水论”却是势在必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文科 社会科学 文学 知识缩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