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24日
[今日要闻] 天关卫星“看”到早期伽马射线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基于天关卫星的观测数据,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早期的伽马射线暴,命名为EP240315a。该爆发事件的软X射线信号被天关卫星捕捉到,其持续时间超过17分钟,且亮度快速波动。更重要的是,X射线出现时间比伽马射线早了超过6分钟,这与通常情况相反。该爆发发生时,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10%,其信号花费了125亿年才抵达地球。这一发现为研究伽马射线暴的触发机制以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天关卫星成功捕捉到来自宇宙早期的伽马射线暴EP240315a,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早期爆发的软X射线信号,对研究宇宙早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EP240315a爆发事件持续超过17分钟,亮度快速波动,且X射线出现时间比伽马射线早6分钟以上,颠覆了以往对伽马射线暴X射线和伽马射线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认知。

🌌该爆发事件发生时,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10%,信号历经125亿年抵达地球,这为研究早期宇宙的伽马射线暴提供了珍贵的数据,有助于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对EP240315a的辐射光谱分析显示,其光谱会随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高能量X射线成分在辐射强度较高时相对增多,有助于理解伽马射线暴的能量释放机制。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陆成宽)基于天关卫星的观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1例来自宇宙早期的伽马射线暴。这一爆发事件的发现,标志着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早期爆发的软X射线信号,不仅丰富了人类对宇宙早期伽马射线暴的认识,更为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

    2024年3月15日,天关卫星在软X射线波段捕捉到了一例爆发事件的微弱脉冲信号。该爆发事件持续超17分钟,且亮度快速波动。更重要的是,一般情况下,X射线比伽马射线的出现时间提前几十秒,但这一爆发事件的X射线出现时间比伽马射线早了超过6分钟。

    同时,结合其他望远镜的后随观测,科研人员确认这个爆发源自遥远的早期宇宙。“该爆发发生时宇宙年龄仅为宇宙现在年龄的10%,其信号花费了125亿年才抵达地球。”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元说。

    “我们将这一爆发事件命名为EP240315a,它在X射线波段的活动时间比在伽马射线波段的活动时间长10多分钟,并且其X射线出现时间也比伽马射线早很多。”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孙惠说,这为天文学家研究伽马射线暴是如何触发的提供了全新视角。

    随后,科研人员对天关卫星捕捉到的EP240315a的瞬间辐射光谱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EP240315a的光谱会发生变化,在辐射强度较高的时期,光谱会变得更“硬”。

    “也就是说,高能量的X射线成分会相对增多。”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解释,这个发现对于理解伽马射线暴是如何释放能量的非常关键,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揭开这些宇宙爆发事件的神秘面纱。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天关卫星 伽马射线暴 宇宙早期 软X射线 EP240315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