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1月23日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首次记录遥远“太空合声”,距离地球超 16 万公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发现合声波产生新机制,该成果对理解科学问题及多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为空间天气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发现遥远‘太空合声’,打破传统观点

🌟发现合声波产生新机制——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

💥合声波对理解科学问题有重要作用,如加速高能电子等

🌩️合声波会影响空间天气变化,危害航天器和航天员

IT之家 1 月 23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 23 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晋滨说:“这项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国际科学界持续 70 多年的关于合声波产生和传播机制的传统观点,发现了合声波产生的新机制 —— 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

据介绍,地球的磁场深入太空,磁力线受到宇宙空间带电粒子等扰动时,会激发频率特征类似清晨鸟儿齐鸣合声的电磁波,科学界称为合声波。合声波是太空中幅值最强的电磁波动之一,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但过去通常认为它只出现在靠近地球的偶极磁场区域。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美国和瑞典同行参加的国际团队分析了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数年收集的海量数据,首次在距离地球超过 16 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发现了合声波,并给出非线性波动-粒子相互作用是这种合声波发生原因的理论解释。

IT之家从报道获悉,合声波对理解空间基本科学问题有重要作用,也有多方面实际影响。它在地球辐射带的高能电子加速和极区脉冲极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形成壮观美丽的极光;还会影响空间天气变化,可危害航天器稳定运行和航天员健康。本次成果可为空间天气的精确建模与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太空合声 中国科学家 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 空间天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