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之前的帖子,从2021年3月父亲发现肝癌到现在快4年了,医生下了最后通牒。
2024.6.26,甲胎蛋白高达1544,是患病以来的最高峰,没想到一个月没做治疗甲胎蛋白居然翻了一倍。CT结果显示,肝右叶肿物右缘及下方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灶,部分较前缩小,现大者范围约4.6×3.8cm,符合治疗后改变;肝左叶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较前略缩小,肝内另见一结节影,大小约1.5×1.2cm,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低,倾向肝癌子灶;右肺中叶转移结节,较前略缩小,现约0.5×0.3cm;余双肺微小结节,大者约0.3cm,大致同前。6.27,核磁结果显示,肝右叶肿物下方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较前缩小,现约4.3×4.0cm,考虑治疗后改变;肝左叶散在高信号影,较大者约1.7×1.5cm,边界稍模糊,平扫性质待定;肝左叶散在点状高信号影,同前大致相仿。介入科医生建议对肝左叶的子灶进行消融处理。
2024.7.10,第十次介入手术,处理肝左叶的子灶。8.19,针对肝左叶子灶进行第五次消融手术,奇怪的是这次消融手术后没有任何不适感,医生说后续每周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再接下来的三周里,甲胎蛋白从1400降到1200,又升高到4000,这是甲胎蛋白最高的一次,我们很怀疑上次消融没有做对位置,介入科医生决定用PETCT再做一次检查。
2024.10.10,甲胎蛋白已经高达20611了,这数字震惊到我们了。而后做了PETCT检查,主要所见为肝左叶片状低密度区,内散在点线状致密影,伴不规则片状代谢增高,倾向为肿瘤组织。介入科医生觉得结果不符合如此高的甲胎蛋白值,认为可能是显影剂的原因,决定换一种显影剂,再做一次PETCT。10.16,第二次PETCT结果主要所见为肝左叶片状偏低密度区,CT平扫边界欠清,内见散在点线状致密影,伴不规则结节及点片状摄取增高,最大SUV4.6,考虑肿瘤灶。肝右叶另见小灶状摄取增高,最大SUV3.4。结果上看似乎左右肝又有多个子灶,介入科医生提出要尽快做介入,并重新启用靶向药。10.18,口服靶向药仑伐替尼,这种药还是第一次吃。10.23,第十一次介入手术。做完介入,整个人都不好了,身体非常差,打了很久的护肝针,并停用靶向药,才有很大好转。未来几个月,都在打免疫,甲胎蛋白也在两三个月内从2万涨到4万,再涨到8万,呈指数飙升。本来11月就要去复查治疗,但身体不好一直没去,直到2025年1月身体才好转了许多。
2025.1.16,甲胎蛋白高达168431,感觉已经失控了。而后做了核磁,主要所见为肝内散在DWI稍高信号影,部分较前略缩小、信号减低,较大者约2.5×2.4cm,考虑治疗后改变;肝左叶见弥漫斑片、结节样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请结合临床并密切追随。不知道是不是肝左叶的弥漫斑片导致的甲胎蛋白数值这么高,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肝右叶几乎被原发性肝癌整个占据后,原本比较好的肝左叶也几乎被转移瘤占据了。介入科医生表示,这种情况不能再做介入了,否则很可能肝衰竭或者消化道大出血,直接倒在手术台上,并委婉的表示后面可以不用来治疗了,回去好好过完这最后一个年吧,并表示靶向药不能停,如果副作用太大,就减为一粒。
从2021年3月发现肝癌到现在,已经将近4年了,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完了,已经无法手术了,只能靠靶向药和免疫维持,医生明确表示这是最后一个春节了,医生已经下了最后通牒,父亲自己也有感觉,快4年了,该做的心理建设也都做好了,留给父亲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父亲最后的时光,希望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