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规划强调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同时,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此外,规划还关注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分层分类帮扶,力争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全链条升级,同时,乡村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 乡风文明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传承发展,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 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基本建立。
🚀 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传承发展,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基本建立。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