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21日
吹不动的风口,卷不动的流量:即时零售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即时零售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7800亿元,并持续增长。然而,行业内部却面临诸多挑战,如前置仓盈利困难、加盟商生存周期短、货品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品牌方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存在迷茫,而平台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专业也制约了行业发展。尽管如此,行业仍存在机遇,需要更成熟的玩家入局,引领行业向健康、持久的方向发展。文章揭示了行业繁荣背后的隐忧,并探讨了可能的破局之道。

📉 前置仓模式困境:许多前置仓面临盈利难题,存活周期短,加盟商易亏损离场,部分品牌方对货品回收不负责任,导致“前置仓收尸人”现象出现,行业整体呈现“赚辛苦钱”的局面。

🏪 模式选择迷茫:品牌方对前置仓模式前景感到担忧,更倾向于前店后仓或仓店一体模式,认为2025年便利店和夫妻老婆店的上翻将迎来新高峰,这反映出行业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索和不确定性。

🎯 垂直化运营挑战:即时零售行业在精细化、垂直化发展方面面临挑战,如医疗器械前置仓SKU不足,生鲜前置仓转向综合仓,导致专业性被削弱,运营难度增加,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产生模糊。

⚠️ 平台问题制约:即时零售平台政策频繁变动,缺乏稳定性和预见性,执行标准不一,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对商家培训指导不足,过度依赖价格战,这些问题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即时零售行业看似站在风口之上,发展势头迅猛。预计,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7800 亿元,同比增长超28%,而到 2030 年市场将会超过 2 万亿元。然而,实际深入行业内部,却发现数字游戏背后,真实情况并非一片光明,以至于众多从业者陷入了迷茫与困境之中。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前不久,刘老实与很多即时零售品牌方老板、加盟商沟通后发现,多数老板虽深知行业前景广阔,有高速增长的潜力,但对于机会究竟在何处,却感到十分迷茫。比如,某前置仓品牌,尽管团队规模扩张到一百人以上,旗下坐拥 300 多个加盟前置仓,可每年工资及各项费用支出超 2000 万,公司却几乎毫无盈利。

而那些选择加盟前置仓的老板们,更是只求不亏损,不敢奢望能赚得盆满钵满。当前,大多数前置仓的存活周期仅为 6 个月,房租的交付周期往往也是 6 个月,一旦加盟商觉得盈利无望,便会果断选择及时止损。

在货品处理方面,不同品牌方的表现也大相径庭。稍具责任感的品牌方,会为加盟前置仓的货品兜底,全价或八折回收。但也有一些不良品牌方,完全不顾加盟前置仓的死活,导致出现了 “前置仓收尸人” 这一特殊行业。他们专门低价回收前置仓货品,最高也只按进价的三折收购。

即便如此,很多品牌方仍觉得回收货品不划算,因为理货等操作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哪怕一折回收都不愿意。很多从业者直言:“即时零售就是在赚辛苦钱”。而且,很多老板认为,受货盘问题影响,2025 年 80% 以上的前置仓可能会被淘汰,对于一下品牌,他们挡不住这波趋势,唯有换个马甲重新上阵。

很多品牌方老板认为,2025年前置仓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相对而已,他们更看好前店后仓或者仓店一体的模式,即必须要有线下,因此他们认为,2025年,便利店以及夫妻老婆店的上翻将迎来新的高峰。

此外,2025 年即时零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实现精细化、垂直化困难的问题。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垂类前置仓在运营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综合仓。

以医疗器械前置仓为例,大多数此类前置仓中真正的医疗器械 sku 数量竟然不足 50%,这意味着其原本的垂直化定位在实际运营中被严重削弱,难以做到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深耕和精细化运营。

同样,像叮咚买菜、朴朴超市这样原本以生鲜为主的前置仓,目前也均已成为综合仓,除了生鲜产品外,开始大量增加其他品类的商品。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来吸引更多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单纯依靠生鲜等垂类产品,难以实现足够的盈利和业务增长,在流量竞争和成本压力下,不得不拓展品类。

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在管理上,综合仓需要应对更多品类的商品采购、库存管理和配送等问题,对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储备并不足,导致运营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同时,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垂类前置仓的综合化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变得模糊,原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形象可能会被削弱,消费者在购买某些专业产品时,可能会对综合仓的专业性和商品质量产生疑虑。这无疑给即时零售行业在 2025 年实现精细化、垂直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让行业的发展路径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除了品牌方和加盟方的困境,平台的不专业是制约即时零售行业良性发展的一大问题。平台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导致行业呈现 “病态” 式野蛮增长。

比如,即时零售平台政策频繁变动,缺乏稳定性和预见性,商家难以适应和规划;在执行政策时存在不专业的情况,对不同商家执行标准不一,引发商家不满和质疑;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商家在使用平台过程中常遇到技术故障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对商家的培训和指导不足,导致商家在运营和推广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提升业务水平和竞争力;竞争手段有时过于单一,过度依赖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商家难以持续经营;真实存在的二选一等。

当然,商业发展到今天,从来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即时零售行业也是一样。只告诉你这个行业潜力无限的,一定也在紧盯着你的口袋,把你当成了潜在的韭菜。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尽管即时零售行业仍处于基础阶段,同样也反映了这行业仍有大量机会。都说线下生意不好做了,但胖东来引领了线下商超向另外一个维度发展。即时零售也需要更为成熟的玩家(非平台)入局,去引领行业朝着更健康,更持久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即时刘说”,作者:即时零售刘老实,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即时零售 前置仓 行业困境 模式选择 平台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