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摸索下来,AI行业一直在不断推翻曾经的预判,很有意思。
晚点对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的那篇采访传得很广,主要的话题点在于闫抛了好几条非共识出来,比如模型能力和用户规模之间不存在飞轮,甚至如果用户太多,反而有可能分散公司的注意力,拖慢前言研发的效率。
我刷到潘乱对此的评论有些不以为然,说要警惕这种180度大转弯的所谓反思,动辄否认行业积累下来的经验总和。与其觉得全世界都在开倒车,不如好好看清楚是不是自个在逆行。
怎么说呢,我是觉得,「在自己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说了自己相信的东西」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规律,不算特别难以理解,尤其是在一个格外年轻的行业,从业者都还是在满天的不确定性里找微弱的确定性。
再举一个例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例如新榜等越来越多的AI产品榜单,开始把夸克、WPS或是百度文库这样的所谓「非AI原生应用」列进去了,这在半年以前还是不太见得到的事情。
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所谓的「AI原生应用」好像是个废话,就好比现在没有手机厂商会强调说新发布了一款触屏手机,出于对AI的敬畏和狂热,大家本来想等出一个iPhone时刻,等出一个漫威宇宙里的贾维斯出来,但在市场端,用户对于AI能力是否原生根本没有执念,他们只看有没有解决具体的问题。
豆包PC端越来越像一个浏览器,百度新上的AI搜也在做集成,基本上都是夸克半年前就开始走的设计思路,突然间行业里全反应过来了,对话式问答不是标准答案,没必要为了AI而AI,在用户熟悉的场景里先建立使用并依赖AI的范式,才是见效最快的。
夸克这款产品我之前提过很多次,现在虽然已经被捧成了「阿里之光」,但它押宝的路线图其实也被质疑过,在「AI取代搜索」和「AI改变搜索」之间,前者的想象空间和重新洗牌的刺激显然更大,而夸克赌的是后者,认为AI可以让搜索进化,能够「处理」而不是简单的「供给」信息,新能力和原入口可以一体化。
后来发生的剧情都知道了,连ChatGPT都新增了联网搜索的按钮,很多苦于获客压力的同行也纷纷「打不过就加入」,形势永远比人强。
七麦的2024年度统计,夸克累计下载3.7亿次,在AI产品里排在第一名,当然夸克也是做了大量的用户AI功能普及教育,但是如果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ROI,阿里又怎会为了夸克慷慨以赴。
教育用户很必要,但优先级更高的前提是,尊重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