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21日
[园 区] 郑州高新区:擦亮机器人产业“新名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郑州高新区举行,标志着该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新区通过夯实产业集群“硬支撑”,聚集了众多传感器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通过增强技术研发“软实力”,引进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孵化多个机器人产业集群。此外,高新区还营造创新发展“好生态”,通过举办各类盛会,集聚行业资源,并建设算力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郑州高新区正加速成为机器人产业高地。

🏭 产业集群:郑州高新区拥有147家传感器企业,涵盖气体、压力、位移等多个领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技术研发: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孵化具身通用机器人、激光工业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已有多项产品实现量产并获奖,技术实力雄厚。

⚙️ 软件支撑:高新区集聚了河南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拥有超过1.5万名软件人才,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大的软件生态开发及服务配套能力。

🏆 生态构建:通过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品牌盛会,高新区集聚了多个细分领域行业资源,并构建了“院校机构+赛事展会+产业要素”的发展模式。

🌐 算力支持:郑州高新区联合庆阳市、哈密市共建“郑庆哈”城市算力网,为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图为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现场。 王玉丰摄

    ◎本报记者 张毅力

    实 习 生 李邱娴雅

    1月16日至21日,被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郑州高新区举行。这一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盛事首次落地河南,既为全球科技界、产业界搭建沟通协作、开放共享的平台,也为郑州高新区机器人产业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介绍,高新区近年来科技向“新”,发展提“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加速培育机器人产业高地。

    夯实产业集群“硬支撑”

    “河南造”炒菜机器人厨艺高超,能烹饪八大菜系100多种菜品,无论是干煸、红烧,还是爆炒,统统不在话下。就连重庆毛血旺、安徽臭鳜鱼,炒菜机器人也能轻松驾驭。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郑州高新区的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观摩“河南造”炒菜机器人烹饪菜肴的全过程。

    “公司研发生产的炒菜机器人操作非常便捷。”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宏介绍,从食材投放到菜品出锅,一切都在精准的程序控制之下,短短几分钟就能炒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品。

    随着图像识别、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炒菜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人工智能产品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郑州高新区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的坚实“硬实力”,是加速构建机器人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德敏介绍,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深耕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以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前瞻性布局数算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传感器企业1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包括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涵盖气体传感、压力传感、位移传感、激光传感等领域,可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传感器元件及集成产品的联合研发、生产等支持。

    此外,郑州高新区拥有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机械研究所等重点研发机构,以及以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端铝材研发生产企业、以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下游制造服务企业。

    增强技术研发“软实力”

    在郑州高新区,随时上演着“机器人奇遇记”。近日,郑州高新区邀请主流媒体记者以及“网络大V”走进多家机器人企业,实地探访企业生产及研发一线,揭开郑州高新区产业“新名片”的神秘面纱。

    清智(郑州)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由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心在郑州高新区设立。记者在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看到,只需工人按下按钮,智能轻焊机器人的机械臂就会迅速举起,将激光束精准聚焦在焊接点上,按规划路径完成任务。

    “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电力电气到煤矿机械、桥梁设备、船舶制造……焊接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吕恺枫介绍,具身移动式焊接机器人是专为大型工件焊接设计的一体化移动式自动焊接设备,而激光复合焊机器人则擅长处理汽车车身焊接,焊缝平滑细致,飞溅少,良品率高。

    针对郑州高新区产业结构特点,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孵化了具身通用机器人、激光工业机器人、医疗及特种机器人、AI数字文旅机器人四个产业集群,目前多项产品已实现量产,并获得国际国内多项赛事奖项。截至目前,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孵化引入了30余家产业公司,累计获得18项知识产权授权。

    郑州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软件技术研发“软实力”的支撑。王德敏介绍,围绕机器人产业,郑州高新区集聚了河南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拥有国家863中部软件园、郑州亿达科技新城等,汇聚超过1.5万名各类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河南最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其中,河南八六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裕广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拥有成熟的机器人软件生态开发及服务配套能力。

    此外,依托区内重点大学和研发机构,郑州高新区成立郑州大学机器人应用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专注于智能搬运机器人定位技术、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发;建设河南省智能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工业机器人在各行业的集成应用,已形成上百个应用场景;成立河南省智能焊接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自动化焊接工艺研发出专用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新产品。

    营造创新发展“好生态”

    “此次国际赛事在郑州高新区举行,将为郑州高新区乃至郑州市提升国际知名度、汇聚行业人才提供助益。”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大赛不仅能让更多参赛者、参与者了解郑州,也能汇聚多方资源,进一步推动当地机器人产业发展。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探索模式创新,构建“院校机构+赛事展会+产业要素”发展模式,联合协会、大学、研究所等举办6届世界传感器大会、8届“强网杯”中国网络安全挑战赛、3届北斗应用大会等。通过举办品牌盛会,郑州高新区集聚多个细分领域行业资源,近3年落地项目105个,投资额达896亿元。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郑州高新区已构建起良好产业生态。目前,郑州高新区基本形成涵盖上游传感器生产商、中游机器人本体供应商以及下游集成开发商的全产业链条,集聚河南埃尔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机器人重点企业152家,产值约200亿元,营业收入达252亿元。

    此外,郑州高新区致力于做大做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联合庆阳市、哈密市共建“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实验场,首个先导项目——郑高新全域算力网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打造全国首个集约型、系统性、跨区域的城市算力网建设示范样板。通过算力调度平台,郑州高新区可调度区内外“通算+超算+智算”算力资源,为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机器人大赛 郑州高新区 机器人产业 产业集群 技术研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