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17日
官方“打假”俄罗斯商品馆,仍人挤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全国多地涌现大量“俄罗斯商品馆”,但其中不少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大量商品实为国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开展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发现部分店铺存在虚假宣传、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商家已将进口和国产商品分区,但仍存在原产地标注混淆问题。尽管部分商品宣称生产工艺来自俄罗斯,但根据规定,产地仍属中国。此类店铺的快速扩张,或因其开店成本低、利润回报高,但长久发展仍需依赖商品品质。

🇷🇺 俄货店遍地开花,实则“挂羊头卖狗肉”:大量以蓝白色为主色调、打着俄罗斯进口名号的“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多地涌现,但实际售卖的商品中,国产商品占据了很大比例,部分商家甚至混淆原产地标注,误导消费者。

🕵️‍♀️ 监管部门介入,排查整治乱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对全市“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并对涉嫌违法的店铺进行立案调查,涉及无照经营、虚假宣传等问题。其他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也开始对相关店铺进行检查规范。

🛒 商品真假难辨,产地标注混乱:尽管部分商家已将进口和国产商品分区,但仍存在原产地标注混淆问题,例如,某些商品价格标签上写着“产地:俄罗斯”,但实际产地为国内。部分商家称生产工艺、配方来自俄罗斯,但按照规定,产地仍属中国。

💰 低成本高利润,催生短期狂欢:俄罗斯商品馆的快速扩张,与其开店成本低、回本快有关,单店毛利率可达40%至60%,最快三个月即可回本。这种高利润模式导致了部分商家为挣快钱而盲目扩张,但长久发展仍需依赖商品品质。

近期,大量以蓝白色为主色彩、打着俄罗斯进口商品名号的“俄罗斯商品馆”、“俄罗斯国家馆”、“俄罗斯商城”等正在全国多个城市遍地开花。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信息,从2024年12月23日起已对全市“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对其中涉嫌违法的6家开展立案调查。

日前,新消费记者走访上海市多家“俄罗斯商品馆”获悉,经过整顿,目前多数门店已将商品根据进口和国产两个划分标准进行分区处理。

俄货店挂羊头卖狗肉,大量商品为国产

2024年下半年起,售卖俄罗斯商品的店铺席卷全国各地。

据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国内“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共有3532家,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位于黑龙江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布满的俄比熊、俄品多等“俄货”品牌门店多为国内企业创立、运营,此外各地还不乏私人开设的“俄罗斯商品馆”等店铺。

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俄罗斯商品馆,发现选购商品的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不少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有留意到相关新闻,路过俄罗斯商品馆觉得稀奇,便想进来看看。“只买原产地写俄罗斯的东西,也不是很贵,买回家当手信也可以。”来上海旅游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据新消费日报观察,一家位于热门商圈南京路的俄罗斯商品馆,目前已将门店印着“俄罗斯商品馆”的招牌取下。店员向记者坦言,撤下门头与近期的政府排查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有关。

面对记者询问是否考虑换个招牌,店员并未直面回答,而是表示:“现在正在风头上,挂着招牌消费者可能不愿意进来买。”

此外,记者注意到店内商品已按照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排列整齐,商品陈列架上同样贴着告知提醒消费者,46开头条形码为原装进口俄罗斯产品、48开头产地为白俄罗斯、69开头则是国产货。

日前,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四平市场监管所二级主办周琳表示,此前检查时,不少俄罗斯商品馆店内所有国产和进口产品都混在一起,具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新消费日报记者也留意到,现下店内不少商品依然存在原产地标注混淆、易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如店内一款名为“乌拉U型肠”的商品,价格标签上写着“产地:俄罗斯”,但在其左侧的告知上却标注“产地:哈尔滨”。

店员告诉记者,商品有进口也有国产,部分商品产地虽在国内黑龙江等地,但生产工艺、生产配方、生产师傅等均来自俄罗斯。而这类“半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据记者观察,占据店内总商品的三分之二以上,真正属于俄罗斯进口商品种类并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据《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因此,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即使工艺、技术都是俄罗斯的,该商品原产地仍属中国。

俄货店为何“遍地开花”?

实际上,不少来自俄罗斯的外国友人和国内留学俄罗斯的人士,纷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打假”,表示俄罗斯商品馆内所卖产品均为冒充俄罗斯进口,俄罗斯境内并无相关品牌商品的踪影。

深究俄货店“遍地开花”的根源,或与其开店成本低、利润回报高有关。

据俄比熊招商人员所述,该品牌线下门店具有建店快、回本快的特点,从建店到开业仅需12-20天,单店毛利方面,商品馆的整体利润率高达40%至60%,最快三个月便可回本。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开店的疯狂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

朱丹蓬认为,越开越多的俄罗斯商品店有一定的水分,可能有商品“挂羊头卖狗肉”,还有的商品先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关后又返回变成了“俄罗斯商品”。这类门店要长久经营下去,最终还是要落到品质上,品质不好也是不可持续。

目前来看,针对“俄罗斯商品馆乱象”,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监管。据悉,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开展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全市范围内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并对其中涉嫌违法的6家开展立案调查,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涉及无照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者或食品展销会未备案、虚假宣传等。

1月8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俄罗斯商品馆门店进行了检查规范。执法人员同样发现俄罗斯商品馆存在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混放、部分商标未标明产地等混淆消费者的问题,现已要求商家分类摆放并将商品明码标价。

财联社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消费日报”,作者:阳明 李佳怡,责编:高梦阳,编辑:梁又匀,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俄罗斯商品馆 虚假宣传 原产地 市场监管 消费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