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1月17日
海边密集出现“爆爆珠”?广州、深圳等多地发布提醒。近日,不少前往广东沿海地区游玩的网友在海边发现了神奇的一幕,海里出现了大量像“爆爆珠”一样的东西,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广东沿海出现大量形似“爆爆珠”的透明球状物,实为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现象。赤潮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海水中存在的赤潮生物、市政排放和海水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以及适宜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这些因素共同为赤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舒适的生长环境。相关部门已发布提醒,建议市民减少亲水活动,避免因赤潮生物可能携带的病菌而引起身体不适。

🌊 广东沿海近日出现大量透明球状物,实为球形棕囊藻暴发形成的赤潮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 赤潮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海水中存在赤潮生物,如球形棕囊藻;外因是海洋受到有机污染,导致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剩,为赤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条件。

🌡️ 适宜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也是赤潮暴发的重要因素。球形棕囊藻赤潮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5℃-27℃之间,加上风力较弱、潮流缓慢,为赤潮生物提供了温暖稳定的生长环境。

⚠️ 广州、海南等地已发布提醒,建议市民减少亲水活动,避免因赤潮生物可能携带的病菌而导致感染或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

海边密集出现“爆爆珠”?广州、深圳等多地发布提醒。

近日,不少前往广东沿海地区游玩的网友在海边发现了神奇的一幕,海里出现了大量像“爆爆珠”一样的东西,圆圆的呈透明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好奇。其实,这看似有趣的“爆爆珠”,正是广东多个沿海城市正在经历的因“球形棕囊藻”的暴发生长所导致的赤潮。

记者了解到,赤潮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海水中存在赤潮生物,如本次广东多地赤潮的“罪魁祸首”球形棕囊藻,是赤潮发生的内因。其次,海洋受到源自市政排放和海水养殖活动的有机污染,使得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铁、锰等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让它们可以“衣食无忧”地疯狂生长。

再者,适宜的海洋水文气象、地理和海水理化要素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在我国南海,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27℃之间,加上海上风力较弱,湾内潮流缓慢,就像为赤潮生物们打造了一个温暖舒适且稳定的“生长乐园”,容易造成赤潮的暴发与聚集。

广州生态环境局提醒市民,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期间,应减少亲水活动,避免带来身体不适。海南省海洋灾害应急专项工作办公室亦发出提醒,球形棕囊藻可能携带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菌,容易造成感染或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请勿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应减少亲水临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赤潮 球形棕囊藻 海洋污染 生态警示
相关文章